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旺铺贷”是麻城农行应市场需要而开发推出的一款面向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信贷产品。本文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认为“旺铺贷”有利于农行抢占县域“蓝海”市场、增强县域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农行在县域的形象,“旺铺贷”产品创新适度、收益可观、风险可控,具有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金融》2012,(11):14-15
近年来,农业银行大力开展银保合作业务,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是,银保合作业务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从银保业务发展的实践中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银保合作业务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保合作是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相互渗透、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我国的银保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前银保合作快速发展中,问题不断暴露,风险防范机制缺失。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银保合作中存在问题,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建立银保合作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日,从太平洋人寿保险总公司和农总行保险代理部《银保快报》传来喜讯,农行贵州分行截止2004年4月10日,以代理太保寿险“红利来”3986万元的优异成绩再夺银保合作业务竞赛C组第一名,传统个险以1634万元居全国农行第一名。 2003年,农行贵州分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奋勇争先,以保费收入6000多万元完成保底目标达成率606%,争先目标达成率183%的成绩名列全国农行首位,一举夺得D组团体一等奖、奋勇争先奖和突飞猛进奖三项桂冠,被太平洋人寿保险总公司誉为西部地区银保合作的榜样,并顺利跨入C组。  相似文献   

5.
随着银保合作的不断深入,由银保业务引发的各类问题也越来越多。怎样处理好银保合作间的矛盾、提升银保双方售后服务水平、提高销售人员职业素质、保证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依法合规进行,面对发展中的诸多考验,对于农行而言,探求一条代理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本文对农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之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银保农合作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银保农合作新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农村种植大户或者农村养殖大户三方联手,以银行确保贷款资金供应、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农户生产经营保险服务、区县政府设立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损失得到有效补偿为前提条件,以联手合作,共同发展”农村大户经济”样板,  相似文献   

7.
王健 《现代金融》2008,(9):48-48
一是大力宣传农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和成效。重点宣传农行在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小城镇建设和支持当地巾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二是大力宣传农行的新业务、新产品,特别是加大能及时满足县域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贷捷通”和方便农村个人客户的“个人网银”、金穗支付通、银行卡等产品的宣传力度。三是大力宣传农行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所采取的新举措。四是大力宣传农行发生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通过正面宣传来提升农行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8.
建立农村银保合作新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智勇 《福建金融》2010,(11):47-49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是金融服务"三农"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福建省农村银保合作现状及成效的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农村银保合作新机制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快报     
《安徽农村金融》2006,(4):93-94
银监会拟建信贷风险风向标拟制行业产能过剩;央行提出普惠制金融体系纳入贫困人口小额贷款;银行跨区经营将告别审批制;银监会警示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五大风险;农行确定支农贷款业务发展七重点;加强风险管理 建行创设“首席风险官”;光大银行推出“银关贷”业务;农行携手阿里巴巴创建民间信用体系;招行夺魁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座;光大推出定浮互换房贷;网上银行交易突破72万亿元;总行直接监控二级分行 农行新规为股改铺垫;农行启动保险资产全托管工作;农行试水二级分行扁平化改革;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制定三年合作蓝图;农行票据营业部首季交易量超千亿;农行“伴你行”短信通知服务正式开通。[编按]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着双重约束,且二者互联之后所产生的合作积极性低、运行成本高和深度协调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由合作社与地方政府共同支持的农村银保互联模式为破解上述约束及难题提供了新视角。在构建一个包含“逻辑起点—运行条件—运行机制—创新目标”的社—政支持型农村银保互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考察长丰县草莓种植社—政支持型银保互联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以此揭示社—政支持型农村银保互联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前提条件。研究表明:第一,社—政支持型农村银保互联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借助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地方政府的补贴与协调,通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互联,有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互利共赢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银保互联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社—政支持型农村银保互联模式有效运行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凭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和地方政府的补贴与协调作用,多主体之间可以进行积极合作与互动,形成新的互联结构,进而加强对农户的联合风险管控。以上研究结论为优化银保互联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地区“贷款难”和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本文对“信贷+保险”这一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信贷+保险”模式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有助于建立涉农信贷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从而缓解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风险过大和农村地区贷款难等问题,并对创新和发展银保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银保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中所蕴含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加强防控。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银保合作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模式,揭示了银保合作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防控银保合作风险的对策建议。一、银保合作基本情况及发展模式近几年,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迅速,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险费年均增长率高达23.6%。目前,  相似文献   

13.
加强银保合作是实现银行、保险和客户三赢的重要之举,是促进农行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增加服务技术含量,壮大营销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玉田县辖区保险业发展情况,推进银保合作工作的开展,人民银行玉田县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小微企业银保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5.
资讯     
《金融电子化》2008,(9):94-96
“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地震灾后重建意见,中国银行业新资本游议实施高层指导委员会召开,保监会:加强寿险业风险管控和结构调整,农行北方客服中心落户天津,农行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16.
2021我国进入全面建设乡村振兴阶段,财政预算专门安排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此过程中,金融协同推进作用有所不足,金融服务“三农”仍存在惜贷惧贷现象。本文通过分类选取样本,实地调研A市13个村集体产业项目及与相关职能部门座谈,分析财政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效益,从金融如何赋能财政资金的角度,提出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建立“政银保担”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建立农村资产确权和流转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研究》2011,(6):37-40
"旺铺贷"是麻城农行应市场需要而开发推出的一款面向县域中、高端个人客户的信贷产品。本文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认为"旺铺贷"有利于农行抢占县域"蓝海"市场、增强县域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农行在县域的形象,"旺铺贷"产品创新适度、收益可观、风险可控,具有推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陶煜 《现代金融》2006,(12):45-45
最近,农行推出了小企业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简称“贷捷通”。该业务产品操作简便、快捷,可以满足小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深受小企业客户的欢迎。然而在一些网点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让“贷捷通”产品变了样,使低风险产品高风险化。一些申贷企业生产经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测评竞达到优质、小优客户的法人客户标准,部门办贷网点急功近利。通过人为地调低企业人数、资产规模等要素来满足小企业标准,变通使用“贷捷通”产品。因此,基层网点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并重的原则,切实把好贷款调查、审查、决策和贷款担保、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环节,特别是贷款准入的关口,绝对不能使“贷捷通”变成“万能通”。  相似文献   

19.
王新和 《福建金融》2012,(11):46-49
银保合作是保险销售的第二大主渠道,自2010年11月银保新规推出后,银保业务增速放缓,陷入低迷。本文在对福建省银保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银保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潜藏的风险,并就促进银保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履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职责,促进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合作发展,现就银保合作开展方式方法及计酬等情况,以及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加大银保合作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度,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实现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