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波 《商业会计》2002,(10):31-31
目前,财政部和证监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压缩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空间,以求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但在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动态博弈中,上市公司受内部利益的驱动,会设法寻找新的利润操纵手段,以逃避监管,达到摘牌保壳、顺利向投资者圈钱和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等多重目的。本文列举几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的识别方法,以期对投资者有所裨益。一、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以往,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最惯用的方式。为遏制此类关联交易泛滥,财政部于2001年年底执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少辛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153-155
由于投资者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等来判断是否投资该公司,以至于公司公布的信息将会决定着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关联交易成为了大股东或其它相关控股公司的人员所运用的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毋庸质疑,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如"宝延风波"、"琼民源"、"银广厦"、"猴王股份"、"格林科尔"、"春兰"等,其中它们有的甚至在瞬间倒闭,最终也是因关联交易而引起的。可见如何规范关联交易的利润操纵已经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沪深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资料为对象,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的现状,寻找产生关联交易利润操纵的原因,发现关联交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登武 《现代商业》2012,(27):169-170
关联方交易形式较多,其中以购买或销售商品最为普遍,而非正当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目的则是将利润进行转移。近期在企业中发现许多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在工程方面将利润转移出去,使企业蒙受损失。本文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概念、关联交易中利润转移方式的特点等方面着手分析,探讨了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几种主要形式,并针对关联交易的利润转移方式阐述了规范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管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受提供担保、避免停牌和退市、操纵利润、获取配股资格、规避税收等不当动机影响,有时会发生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类型有剥离公司的不良资产、转让优质资产、兼并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利用关联交易操作利润;在资产重组中利用关联交易达到不合法的目的或行为;通过商标的使用权作为主要的无形资产来进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担保进行关联交易;利用委托经营、托管经营、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关联交易;利用商品购销的方式进行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李松 《商业研究》2004,(19):124-126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较为普遍,但是相关的规则却极不健全。这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大行利润操纵带来了可乘之机,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已经引起了广大投资特别是中小投资的强烈谴责。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是一个两阶段的过程,只有从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和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两个角度同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两个方面的规则,依靠监管部门的严格实施,双管其下,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关联交易,遏制利润操纵。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联营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加上上市公司在资金市场具有特殊的融资能力,当上市公司一味地追求高利润率时,就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文章以上市公司ST博元为研究对象,通过ST博元被中计系借壳上市到最后被勒令退市的过程,论述了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行为造成的种种危害,并总结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和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已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屡见不鲜的现象。为达到扭亏、保牌或再融资等目的。大股东往往利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这些关联交易常见的类型有:出售或购买资产、资产置换、资产赠与、关联方承担债务和费甩、委托或受托经营、债务重组等。考察关联交易现有的规范措施和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的新变化。研究新的规范对策,对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已逐渐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财务报告阅读者和注册会计师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稳定投资者或出于其他目的,往往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在  相似文献   

9.
关联方交易指的是关联方之间不论是否收取价款而进行的资源、劳务或者义务之问的转移行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不存在竞争性、自由市场交易的条件,常常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皋影响交易.进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奉文主要就美联方利用其交易的特殊性来操纵利润的手段.以及针对这种不当的行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荣荣 《商业会计》2006,(12):53-54
企业运用兼并、重组控股等资本运营手段,使得企业间关系日渐复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大量存在,使得利用关联方关系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经营绩效的判断,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不但给国家和中小投资造成损失,而且大量非规范关联交易会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降低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独立性,所以必须加强对不规范关联交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关联方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目的在于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 ,调节各关联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达到减轻税负 ,使各关联企业共同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过于偏离市场价格的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 ,势必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 ,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 ,必须加强对关联交易转移定价信息披露的监管 ,防止产生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来转入或转出利润及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是近年来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频繁发生的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广大中小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使投资者对证券投资失去了信心,抑制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发展。为了使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和审计等一系列方法对中短期机会主义行为予以遏制和揭示。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委托代理制下利润操纵现象不可根除,在此背景下选取2014-2018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关联交易和公司价值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关联交易会使公司价值虚增,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这使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进一步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信息披露机制,限制特殊关联交易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企业面对诱惑或承受压力时,往往会采取各种造假手段来达到目的或解决问题。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造假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企业利润,通过虚减利润达到少交税或通过虚高利润达到隐瞒经营实况、筹资或个人升迁等目的。本文基于对多个企业利润造假的分析,总结出了企业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一飨同仁。  相似文献   

17.
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随着财务报告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部分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财务成果,不惜一切手法操纵利润,甚至采用欺诈手段不合法的调整企业的利润,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企业粉饰利润的动机、手段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识别利润粉饰手段提出了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不少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增发股票等目的,往往利用调整会计政策、关联方交易、资产置换等手段进行资产的账面重组,以达到操纵利润、粉饰业绩的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手段的探析,从而揭示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新花招,为净化会计市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润操纵行为是一种借助违规违法手段来对财务报告舞弊,以获取最大利润的行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途径,分析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操纵利润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竞争力日益加剧,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适者生存,一些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不惜会计舞弊造假。利润操纵者通过操纵利润进而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从利润操纵的动机、手段入手,提出了治理利润操纵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