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表达需求.针对智能变电站网络化信息共享的特点,提出“SV/GOOSE 信息流图+SV/GOOSE 信息逻辑配置表+装置光缆联系图”的智能化变电站二次施工图设计方法.SV/GOOSE 信息流图表达逻辑原理,SV/GOOSE信息逻辑配置表将原理映射为虚回路的具体输入输出信号关联,装置光缆联系图描述物理介质连接方法.指导了智能变电站工程的数据模型配置、施工及调试情况.同时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试验流程、试验内容、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试验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雷延霞 《价值工程》2013,(34):37-38
目前,面对环境、经济、能源、技术等各方面的挑战,世界电力工业共同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是今后发展的方向[1]。智能变电站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为基本要求,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等高级功能[2]。而虚端子的配置,则是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上述所有功能的基础。本文以330千伏变电站为例,提出了330千伏线路保护、断路器保护、母差保护等主要保护设备虚端子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任亮 《民营科技》2013,(12):72-7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变电站都开始在自动化的领域方面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变电站进入了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智能变电站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本要求,应用智能化的设备,从而完成变电站内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功能,同时还为电网赋予了更高的功能,如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决策及协同互动等。现从智能变电站的含义和特点出发,对智能变电站的测控技术、电气设备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时智能变电站对电网功能的提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智能变电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化等特征,与传统的变电站模式相比,智能化变电站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下文从智能变电站理念和基本功能着手,对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相关内容作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的设备、装置、技术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革新并纳入了智能化技术,通过信息数字化传输完成了自动化运作,其中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和控制作用。文章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浅谈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已接近尾声,而智能电网建设已被国家列为重点项目,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智能化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     
胡滨 《价值工程》2014,(17):30-31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本文阐述了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区别,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智能一次设备的功能和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智能变电站对应的高级应用功能。针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及应急事故处理的特点,在智能变电站设备检修、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诊断技术、工作票自动管理系统及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电网的稳定运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知识以及今后变电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用,提出了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必要性,探讨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二次设备监测和在线监测技术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变电站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用,提出了二次设备状态监测的必要性,探讨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二次设备监测和在线监测技术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步及非常规互感器技术的发展,常规变电站正在被数字化的智能变电站所取代,一次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大潮正在各电力部门展开。文章从一次设备智能化、对时要求、信息基础、智能应用到辅助系统等方面对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帮助变电站运维人员进一步了解智能变电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模块化、设备之间连接标准化,针对110kV智能变电站,实现组合设备预制舱、一体化电源系统全模块化。固化智能组件之间以及跨小室之间的光缆连接、固化智能控制柜与配电装置本体之间的电缆实现光、电缆的即插即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16):203-204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公用电信网络上广泛的应用了光缆传输技术,但是传统的光缆网络维护方法是由人工完成的。随着计算机高速度发展,光纤测试技术有效地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主要是由计算机系统完成光缆传输网络的自动监测。本文通过对光缆传输监测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光缆传输自动监测系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开发》2015,(21):92-93
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属于变电自动化中的重要的技术。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则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公认智能变电网络传输标准就是IEC61850,这种标准专门用来处理智能变电站中的IED配合等问题。文章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检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属于变电自动化中的重要的技术。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则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公认智能变电网络传输标准就是IEC61850,这种标准专门用来处理智能变电站中的IED配合等问题。文章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检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光缆熔接     
管邦林 《活力》2011,(6):88-88
一、前言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光缆已被网络建设所应用,光纤传输具有损耗小,传输距离远,工作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广电网络理想的传输载体。近几年随着光缆及光设备价格的下降。光纤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为模拟电视、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工程改造中关键的部分,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可以进行数据的高效传输,满足变电站站内网络实时性传输的要求。文章对智能变电站站内的光纤通信系统进行研究,阐述了其优点和重要性,针对其设计原则和实施手段加以讨论,结合现阶段光纤通信系统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升级改造建设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后,从分析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逻辑组成结构八手,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电子设备的集成智能网络化模型结构,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间隔层、站层间,以及层内部特征信息数据流的网络集成共享和互操作,有效提高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经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赵康强 《科技与企业》2014,(19):172-172
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10kv智能变电站是我国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智能化的变电站试点工程。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先前发展的突破,也是信息采集、处理及输出过程的数字化变革。110kv智能变电站它是以设备智能化、测控智能化为基础的,它具有变电设备的供电安全在线预警、智能监控、薄弱环节自动识别等辅助功能。本文就110kv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