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伟琦  朱天娇 《活力》2011,(2):120-120
在传媒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行业竞争.而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三大媒体的战争仍在不断地激烈地上演,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也在以其新进者的无畏和对新兴人群的吸引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提出了挑战。随着媒体经营者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互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是“媒体的品牌运作时代”。对于广播频率运营者来说,品牌就是一个支点,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马庆平 《活力》2013,(6):90-90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就能在多个媒体上收听或收看到.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3.
刘智杰 《活力》2011,(11):191-191
在这个传播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各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有限的受众市场面临着多重分配——广播这个老牌媒体自然也不例外.而其内部竞争导致的同质化现象是影响广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广播系统内部的竞争势头十分强劲,专业电台、专业频率数量不断增多,音乐台、交通台、财经频率、旅游广播、英语广播等多种多样的频率都在力图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个性魅力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哈尔滨上空的广播媒体省台的系列广播就有6个,市台也有5个。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广播事业正在蓬勃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包丽 《活力》2010,(23):60-60
我国的广播在上世纪中期曾经是黄金时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广播曾一度陷入低谷。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新闻工作者始终在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开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等专业化频道,使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传播手段单一、新媒体分流、中央和省级广播落地、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多种原因,使滞后发展地区地方广播事业在当地传媒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陈晶 《活力》2012,(12):188-188
与电视和纸媒相较,广播在某些方面是弱势媒体,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都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只有找到适合时代的自身发展方向,广播媒体才能取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探讨现阶段如何增强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使广播新闻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工具,也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阵地。互联网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具有信息源头更多、表现方式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更广等优势。如何运用这一新兴媒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从频率专业化角度期待经济广播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革命和受众需求的不断丰富和细分,广播媒体将进入一个频率专业化的时代,这既是西方媒介产业发达国家的共有经验,更是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大势所趋。我国的经济广播曾有过八十年代的辉煌,如今在各地交通、音乐广播的竞争下进入了一个发展相对停滞的时期,笔者认为探求个中成败,“专业”二字有莫大干系。  相似文献   

8.
石峭 《活力》2014,(6):97-97
一、广播在同新媒体融合时的优势 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媒体的发展是否导致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衰落?对于构建现代传媒产业体系来说,这是一个必须正视和回答的时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媒体?一般来讲,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罗振雷  曲万义 《活力》2010,(6):198-198
在国有企业市场化、区域经济品牌化、国际品牌本土化的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在广播媒体内部,地域性的竞争、频率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使一家电台、一个频率不至于被市场淹没并保持高的收听率和经营业绩,成了每一家电台、每一个频率必须研究的课题。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市场就越被细分;而市场每天都在变化,市场每一天都是新的。而无论是争取排头地位还是高收听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牟维宁 《活力》2014,(24):43-43
当下,新媒体手段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传统的广播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广播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认为,应把创新思路作为破题主要路径,使新闻报道由“高产量”向“高效率”、“高质量”转变,更加强调新闻的有效传播。具体来说,就是“加、减、乘、除”四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掌握网络文化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网络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和载体。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长处和功能,已超越报纸和广播电视,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3.
程志忠 《活力》2011,(11):194-194
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在近些年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危机管理者们在危机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对公共媒体的控制.广播媒体在其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作为一种公共媒体,在一些国家是社会预警体系的一部分。在我国近一段时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广播媒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共危机事件中。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期,广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阶段,广播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又一个互联网企业获得国外风险投资的消息传来,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惊人故事传来,使得一些不了解互联网、更不了解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国人,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路媒体的狂轰乱炸之下,坐立不安、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5.
杨巍  张志强 《活力》2011,(13):64-64
大概谁也无法定义“网络时代”究竟是从何时真正确立起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大有超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趋势。相信每一位从事传媒工作的人,都会亲身感受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威胁。已经有人说过网络是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6.
姚婷 《活力》2011,(8):187-187
目前,媒体的新闻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提量、提速、提质三方面,但提量、提速和提质既要发挥媒体各自传播优势,又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客观要求。当下传媒市场出现的新态势和新闻竞争新特点对单一介质的广播媒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广播的新闻传播必须更新理念、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段。速度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利用好一切报道手段给广播新闻报道提速,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以下是本人思考后的一点一山得。  相似文献   

17.
王尚奎  罗伟 《活力》2011,(12):244-244
在地市级新闻媒体中,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广播、电视、日报、晚刊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甚至是举步维艰。以至于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存在的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淡出历史舞台。而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走近百姓.走入家庭。下面我们就从双鸭山广播电视报成功改版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新型绩效管理工具被引进,对现代管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肯定。以我国广播媒体的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广播媒体绩效管理现存的问题,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广播媒体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逸卿 《活力》2011,(8):186-18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份,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层面提出媒体转型。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尤其是面对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传统广播媒体,无论是广播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节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大潜力亟待挖掘。结合新闻一线从业多年的实践感受,我认为,目前省内各地广播新闻宣传中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深度不够、互动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广播新闻转型过程中,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的价值正在消减,对于广播新闻来讲,是抱残守缺,还是吐故纳新?我认为,必须跳出思维局限,大胆做出改变,通过“重构价值”来获得新生。具体来说,就是让新闻“动”起来,通过动态的创新探索,让广播新闻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