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部分媒体经常提及“最难就业季”,作为一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笔者真实感受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时刻都有一部分HR在为招不到人而发愁,为面试达标率过低而焦急,为如何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而抓狂.招聘经理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进行宣传,尽管“吆喝”的声势不小,但往往收效甚微.在求职大军更加张扬、更加“任性”的今天,普通企业如何进行招聘才能吸引求职者的关注,从而提升招聘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常勇 《人力资源》2014,(2):55-57
2013年12月,在东北某高校校园招聘会上,一位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干练自信的应聘者深深吸引住面试官李强.经过一番深谈,李强确信,这是一位德识才学都十分优秀的人才,但作为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李强深知,目前公司福利待遇、提升空间都很有限,而这名男生的志向、胆识与抱负已大大超出预想.是就此将其束缚于一方小池内慢慢耗光热情,还是先将其“拒”之门外,让他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释放才干呢?李强有些犹豫…… 员工招聘“有效”最重要 李强所在的B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集团企业,其赢利能力一直处于同行业的中下游水平.2010年,为配合集团“进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愿景,企业制定并实施了以引进“211”、 “985”院校毕业生为主,“一本”院校毕业生为辅的“精英招聘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妮 《人力资源》2016,(9):62-63
招聘任务总是完不成,招聘达成率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到底该怎么办?可以说,企业招聘不成功并不一定是招聘本身出了问题,HR应该学会跳出“招聘”的一亩三分地,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地把板子打在“招聘”环节上.  相似文献   

4.
弓长 《人力资源》2005,(6):38-39
近一个时期.企业招聘可谓“怪招”迭起,一个比一个离奇,一个比一个怪诞。如“血型招聘”、“看吃相”、“捡纸团”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怪招能给企业找到真正的人才吗?它给企业和求职者部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卢笳 《人力资源》2013,(9):72-73
在企业招聘中,员工内部推荐是常用的招聘方式之一,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内部邮件、公告栏、公司官网等渠道获取内部最新的招聘信息,通过一定的推荐流程向企业举荐符合条件的熟人、朋友。据某测评公司新近的调研数据显示,来自传统网站的应聘简历在招聘中的有效率尚不足1%,而实行员工内部推荐,应聘者的简历有效率可达到近20%。一些内部  相似文献   

6.
不少企业在招聘中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应聘者数量不足且整体质量不高,只能矮子里面挑将军;耗费高昂的招聘宣传费用及大量的时间去筛选众多无效的简历;招聘人员“等到花儿也谢了”,却只能等来“一声叹息”。如何破解尴尬的招聘局面呢?企业需要创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罗媛 《人力资源》2006,(3):34-35
你了解坐在你面前的应聘者吗?你能仅通过简历或面谈就确定某一位求职者是你们需要的人而另一个不是吗?当然不能!那么,企业怎样在招聘过程中不走眼、选对人,减少招聘风险昵?给您开几个--  相似文献   

8.
最近,《羊城晚报》有消息说:“某外资企业将属下20名员工的学历证书送到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鉴定,结果竟然有7份文凭是假的,另据该中心近期对企业和用人单位人员文凭鉴定的结果来看,有三分之一的文凭是假的。假文凭何以如此泛滥,笔者认为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盲目攀高,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忽视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是造成这一现象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时下,翻开报纸的招聘信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企业招聘人才(不管什么工作岗位),一律要求专科或本科以上,甚至要求研究生学历,否则免问。这种现象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外资企业尤为普遍。前不久,某报纸刊登一则消息:说某企业连招聘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挖人”、“抢人”似乎是民营企业或一些较小的公司独有的招数。而大中型国有企业在人才市场上背靠体制的呵护,显得气定神闲。但进入2000年以来,人才竞争突然狼烟四起。8月以来,继广东地区数百家企业携名优产品展示暨经贸合作洽谈之势大力引进北京人才后,重庆市又在京宣布公开招聘19名副厅局干部,而北京市双高人才服务中心受市政府委托,则连续两个月设摆为市属七个系统80余家单位招聘高级人才。一时间各媒体“猎头”、“抢人”、“争夺”、“招揽”、“挖人才”等字眼频繁出现,喧嚣中弥漫着硝烟。在讲故事就可融到风险投资的时代,在人力也变成一种资源的时代,人才已然成为企业争夺的最后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让雇主和总裁们夜不成眠的事情是什么?”在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球200家成长最快的公司进行的跟踪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紧随其后的就是“如何留住主要雇员?”春节前后,是企业招聘和员工跳槽的集中季节。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反击“猎头”和竞争对手的侵扰,在这个敏感的季节保住自己现有的关键性人才,同肘又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为后期员工忠诚度的管理和团队的稳定,发挥好“过滤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精神快餐     
总经理不是老板 全国人大代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日前说,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乡镇和国有企业,如果还由政府任命总经理,一旦企业被总经理搞亏了,股东会把这笔帐算到政府头上,所以股份制企业在积极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同时,政府要主动实施政企分开。 红豆集团1995年又积极推动“两权分离”,并进行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当时有人说,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是一种广告,或是一种不是广告的广告。有人问周耀庭招聘的总经理到底值不值100万?周反问,总经理上任就对新闻界说,总经理是高级职员,是高级打工者,这句话值多少钱? 周耀庭强调,很多人把总经理当成“老板”,其实不是,股东才是企业的“老板”。我认为,要在企业界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让最有钱的人当老板,让最有能力的人当总经理,因为总经理的能力可以为老板赚更多的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摘自《中国质量报》  相似文献   

12.
春节过后,不少企业又将迎来招聘面试的高峰.谈及此,人力资源工作者总免不了感慨:“明明是千挑万选‘筛’出来的人才,为什么还没过试用期就离职呢?” “或许在那些未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中还有更合适的人选被漏掉了吧?”这种“悔不当初”的心态,说明面试官在招聘面试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总结起来,面试官通常容易在指标理解、提问和评分三个方面出现判断失误.  相似文献   

13.
胡泉 《人力资源》2007,(9):74-75
人才从何处来?当然不是从天上来!为了寻觅物色真正的人才,企业借重猎头公司,委托学校培养学生,往往斥以巨资,不惜血本。然而,令企业头疼的并不是招聘花了多少钱,而是招聘来的人才能为企业服务多久?有些员工尚在试用期的“蜜月”里就与企业匆匆分手,有些员工与企业签订服务期协议,似乎可以长期留用,然而一纸协议,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4.
洪江波 《人力资源》2006,(15):46-48
时下,一种全新的个人简历——视频简历频频出现在招聘市场上。这种全新的视频简历有哪些特点?能否广泛地被企业认同?能否“一鼓作气”地取代传统的纸质简历?  相似文献   

15.
某国有大型企业在每年年终时,都会对7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做民主测评,参与评价与被评价的都是这70多人。测评等级实行5分制,1-5分分别代表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良好和优秀;测评指标与权重如表1所示。为保证公平公正,测评采用书面形式,匿名打分,测评结束后将结果投入"投票箱",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统计,办公室审核。  相似文献   

16.
王粒权  史怡 《人力资源》2007,(16):26-31
纵观校园招聘发展史,从最初的只能得到像宝洁、摩托罗拉、IBM、微软等一些知名跨国企业的重视,发展到如今的国内外各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开始尝试,而且越是著名的公司越会在校园招聘方面不遗余力。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尝试过一次校园招聘后便再也不敢涉足。企业到底为何对校园招聘如此青睐?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些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受到如此伤害?校园招聘有哪些特点和形式?怎样做才能获得校园招聘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17.
沈组经 《公司》2002,(9):39-40
以最引人注目的中央组织部年初面向全球招聘有700亿资产的特大型企业神华集团两名副总经理为标志,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的“两化”热潮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一则消息,说的是某传呼台到被兼并企业招聘下岗女工,待面试一开始,30多人就拒绝面试.问其原因,说这家传呼台是集体性质的,而她们是国有企业职工,不能“下嫁”.最终,传呼台在该企业60多名下岗女工中,仅招了2名传呼小姐.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不少下岗职工面对新体制下的用工机制,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最终与机遇  相似文献   

19.
《财智》有约:为什么35岁成了企业招聘中不受欢迎的年龄?35岁现象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35岁以上员工对于企业到底有什么价值?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对待“35岁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任职标准为何总“跑偏”某企业招聘一名秘书,老总向人力资源部长要求:女,相貌端正,头脑灵活,大学本科,有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公关能力,会喝酒、会外语。人力资源部长于是直奔大学校园和各大人才市场,费了好大精力才招聘到一人,但没到两个月,这个人便提出辞职。理由是忍受不了老总长时间的开会。直到现在,此岗位仍然空缺,人力资源部长苦恼不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