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山东省339户小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和偏好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与龙头企业合作,小农户更愿意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全产业链,而且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及补贴政策会显著提高小农户的参与效用。研究也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偏好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相似文献
2.
尊重农户意愿是休耕项目顺利推行及政策可持续的基础性要求。基于重庆十区县353户农户的选择实验问卷,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农户的休耕意愿及其补偿方式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休耕意愿对各种补偿方式具有显著的积极响应;各种补偿方式是农户休耕的主要激励因素,环境意识、青壮年劳动力数和耕地面积是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主要个体因素;农户对补偿方式的平均偏好顺序为社保补偿>现金补偿>就业补偿>原粮补偿,但休耕农户对现金补偿、原粮补偿和社保补偿只存在异质性偏好,对就业补偿除了异质性偏好之外,总体上具有更大的平均偏好。因此,顺利实施休耕项目必须给予农户补偿,补偿方式建议结合农户偏好采取多样化、差异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本文在分析影响农民技术选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Probit统计估计法,对22个县182个农户,高产技术选择行为和节约劳动型技术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针为我国农民技术选择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结构调整本质是一个农民个体行动演变为集体行为的过程。本文在做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阐释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行为逻辑,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有效参与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与缺少国家层面和农田管理层面为农户专门设计的环境友好型技术及配套激励政策不无关系。方法 文章利用离散选择实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Agri-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AETs)及配套政策为基础设计农业环境政策方案(Agri-environmental schemes,AES)。用混合Logit模型(Mixed Logit model,MXL)来揭示农户在假想的AES情景下对AETs的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证实农户偏好异质性的存在。后续条件Logit模型(Conditional Logit model,CLM)引入交互变量进一步揭示农户的偏好异质性来源。结果 研究表明补偿额度及农户社会经济变量是影响其参与AES的主要因素,且相对于退出保持现有耕种方式不变农户更偏好于实施AES。该研究还证实了农户对AETs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因此灵活的政策设计是AES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结论 鉴于对农户选择偏好及异质性的充分了解,政策制定者可以科学地制定和微调农业环境政策,设计AES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农户反对意见,吸引绝大多数农户采纳AETs实践,提高项目参与率。 相似文献
6.
7.
农业保护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在处理农业与其它产业关系时,为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农业的正常收益,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相适应,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对包括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内的大农业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行为的总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秸秆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缓解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方法 文章基于选择实验法和山东省978个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问题进行研究。结果 (1)随着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其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意愿将不断增强,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选择“愿意”的比重分别为54.9%、77.7%和82.8%。(2)秸秆禁烧政策、农户直接补贴、技术培训和完善市场等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3)是否参加合作社、便利性认知、污染认知、政策认知和资源化利用意愿对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有显著影响。(4)不同规模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偏好优先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规模农户对农户直接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中规模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技术培训;大规模农户对完善市场的接受意愿最高,其次为农机购置补贴。结论 要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必须制定多元化、综合性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同时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偏好的牲畜粪便污染治理政策选择——以生猪养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观察》2016,(2)
本文基于全国5省754户生猪养殖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方法,借助多元Logit模型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对牲畜粪便处理技术支持、牲畜粪便排污费、牲畜粪便排污技术标准、沼气补贴和粪肥交易市场5种牲畜粪便污染治理政策的偏好。结果表明:沼气补贴、牲畜粪便处理技术支持、牲畜粪便排污费和粪肥交易市场4种牲畜粪便污染治理政策对农户提高环境友好型牲畜粪便处理率影响显著,牲畜粪便排污技术标准政策对农户提高环境友好型牲畜粪便处理率影响不显著。农户对不同的牲畜粪便污染治理政策的偏好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对沼气补贴政策的偏好程度最高,其次是牲畜粪便处理全面技术支持政策和牲畜粪便排污费政策,之后是牲畜粪便处理一般技术支持政策,最后是粪肥交易市场政策。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户对不同牲畜粪便污染治理政策的偏好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从资源禀赋、农业补贴政策、农民生产预期收入以及农民决策行为四维度,构建农民决策行为模型,并提出对应的基本假说,对农业补贴政策影响下的农民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粮直接补贴调节和经济资源禀赋、耕地资源禀赋,对于农民决策行为形成一定的交互作用;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能力资源禀赋、经济资源禀赋、耕地资源禀赋,对于农民决策行为形成一定的交互作用。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农民决策行为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于农民是否扩大种植面积与扩大多少种植面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Jayson L. Lusk W. Bruce Traill Lisa O. House Carlotta Valli Sara R. Jaeger Melissa Moore Bert Morrow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6,57(1):1-21
The United States (US) exports more than US$6 billion in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o the European Union(EU) each year, but one issue carries the potential to diminish this trade: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food production. The EU has adopted more stringent policies towards biotechnology than the US.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licies towa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s requires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s.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from the first large‐scale, cross‐Atlantic study to analyse consumer demand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n a non‐hypothetical market environment. We strongly reject the frequent if convenient assumption in trade theory that consumer preferences are identical across countries: the median level of compensation demanded by English and French consumers to consume a GM food is found to be more than twice that in any of the US locations.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rade theory, which typically focuses on differences in specializa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factor endowments across countries, and for on‐going trade disputes 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观察》2017,(3)
在气候灾害的应对和救援中,政府提高生产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是减少受灾损失、防止农户"因灾致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湖北省10个县(区、市)1115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的需求特征与其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就现状而言,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别突出、整体不足的特征,农户对水电路基础设施恢复等灾后保障性服务以及保险定损理赔等协助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高,而对病虫害防治、农机维修等一般补救性服务的需求水平较低;就需求强度的影响因素而言,户主为男性以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兼业则显著降低了这一需求强度,户主投入风险感知程度高和较高的农户对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较弱,而产出风险高的农户则表现出较强烈的需求;总体而言,农业依赖型农户的这一需求强度更大。为避免盲目供给,政府应为农民优先提供他们具有迫切需求的气候灾害响应型生产性公共服务,诸如发挥保障性功能的基础设施恢复等,并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的气候灾害脆弱型农户进行重点和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观察》2017,(1)
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对农民主观福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农民总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其中,农民对文化水平和收入的满意度最低,对婚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从分省的情况来看,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呈现东、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但同省内部各县农民的满意度之间差异较小。进一步建立农民主观福祉模型,结果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人均纯收入、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成为村干部或村民代表、采用定点堆放垃圾与管道排放污水的生活方式、在村里建立正式的社会组织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均有助于改善农民的主观福祉状况。此外,与年纪较轻者、已婚或离异者相比,年龄较长或未婚的农民生活满意度更高。而遭遇公共安全事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抑郁等因素对提高农民主观福祉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逻辑分析——以苏、辽、赣、宁、黔五省(区)为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观察》2016,(3)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维度和程度层面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化事实,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个体特征、家庭与社会因素、就业状况、经济因素、村集体因素以及地理区位特征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行为及二者逻辑关系的影响方向、边际效应和作用机理,以期探索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中国命题。研究发现:农村妇女多数对政治参与持偏好型态度(占66.49%),但实际参与人数的比例不大(占55.2%),而且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自洽的人更少(占47.94%);相比于中部、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农村妇女对政治参与持偏好型态度的比例、实际参与比例以及政治参与态度与行为自洽的比例均更高。此外,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行为及二者逻辑关系的主要因素既存在较大差异,亦有一定的共性。其中,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误工补贴和知悉政治活动时间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影响最大;民族、误工补贴、知悉政治活动时间以及政治参与态度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行为影响最大;政治面貌、就业类型、就业地点和知悉政治活动时间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态度与参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制度需求——基于全国十个省份千户农民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9年全国十个省份千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分步Logistic回归技术分析农民的养老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互分析考察农民的制度需求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对养老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担心,养老风险不是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经济保障依然是农民首要担心的养老问题,非经济保障问题并不非常突出,但应给予关注;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家庭存款数、农户类型、职业类型、所在区位和是否试行新农保10个变量对农民养老风险及其形式有显著的影响;农民对养老的制度安排表现出明确的需求且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9个县(区、市)苹果种植户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观察》2017,(3)
本文利用对山东省9个县(区、市)279户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径向超效率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了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相关因素影响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及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9个样本县(区、市)有8个在苹果种植中存在过量施肥问题,调查地区的平均过量施肥量达20.5公斤/亩,亩均施肥量有待降低的幅度都在14%以上;64.9%的果农对过量施肥缺乏认知,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果农仅占21.7%;果农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与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之间高度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外出打工经历、对过量施肥危害有所认知、参加过种植技术培训、果园土壤较肥沃的果农,对过量施肥有一定程度认知的概率更高;具备上述特征的果农,以及性别为女性、种植年限长、果园为标准化果园、园地较为集中的果农,更倾向于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Farmers may grow crops for local consumption despite more profitable export options. DrumNet, a Kenyan NGO that helps small farmers adopt and market export crops,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to evaluate its impact. DrumNet services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export crops and lowered marketing costs, leading to a 32% income gain for new adopters. The services collapsed one year later when the exporter stopped buying from DrumNet because farmers could not meet new EU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Farmers sold to other middlemen and defaulted on their loans from DrumNet. Such experiences may explain why farmers are less likely to adopt export crops.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变化及粮食安全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入手,测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总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了当前粳稻生产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观察》2017,(1)
本文利用湖北襄阳和云南昆明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禀赋和风险冲击视角,分析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家庭禀赋因素对失地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越低,收入向下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初始收入位置越高,收入向下流动的概率越大;经济支持户数越多,农户收入越可能向上流动。第二,征地后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对农户收入流动性具有明显的冲击。从风险防范因素来看,参加"土地换社保"项目的失地农户收入更容易发生向上流动。因此,应该增强失地农户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防范农户经济风险和健康风险,降低农户异质性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