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耗能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采用产业集聚指数评估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验证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趋势明显,各细分行业集聚趋势存在差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的省际差异变化趋势尚不明显;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有负向抑制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应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控产业污染转移、加强绿色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空间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将物流产业区位熵系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上、中、下游各地区间的差异化特征明显.文章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在促进物流产业集聚时,应尊重市场规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充分调动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准确把握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溢出效应,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在区域内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1)2017年,沪浙苏赣四省的制造业和沪川渝三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专业化集聚;(2)产业协同集聚整体的态势是先上升后下降。与2008年相比,2017年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协同集聚水平下降,下游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增强;(3)产业协同集聚与污染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不断增强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2009-2018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行业集中度、HHI指数和区位熵测度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医药制造业集聚水平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下游地区医药制造业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上中游地区;各省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从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由最初极不平衡状态向相对均衡状...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7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显著,产业集聚自我推动能力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效应,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对产业集聚有负向影响,在不同权重矩阵下影响程度不同。为此,应当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溢出效应;不断激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正确引领金融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激发人力资本创新价值;正确引导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着眼长远效果并立足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集聚与区域经济之间互相依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7年11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区位熵法、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并以此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研究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后呈上升趋势。区域间的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下游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陈修颖  陆林 《经济地理》2004,24(3):326-329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逐步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也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基于2001-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创新的影响效应。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产出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地理邻近地区存在空间竞争效应,集聚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创新产出的收益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多样化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创新产出,但这种促进作用仅在大城市和中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2)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在莱茵河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和产业升级转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着水资源缺乏、航运运力低、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机制等问题。针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提出支持城市群进行创新、建立新流域监管协调新机制、发挥企业和公众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正式进入筹划实施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运用泰尔指数法、Moore指数法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及优化升级趋势及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省市科学竞争力综合得分,通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科学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最后对该战略的区域异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区域科学竞争力,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2)该战略实施虽然有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科学竞争力,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为下游>中游>上游;(3)该战略通过提高要素集聚度、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提升沿线省市科学竞争力。基于实证结果,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计划、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精准布局科创载体、加快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