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健康养殖的水质管理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贝等)的生存、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倡导健康养殖观念,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的今天,对养殖水质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鱼类生活在特殊的环境水体中,因此水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从两方面看:一方面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得知水质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另一方面通过水色看水质,由于精养的鱼池中的水总是呈现一定的颜色,我们可以根据水色推知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的多少,由此判断出水质的好坏,以及是否有利于鱼的生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几种水色以及相应的水质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水对于鱼来说就像空气与人一样地密切和重要。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合格的好水才能养出高品质的好鱼。水体的好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好的水体还需要科学地调节,才能让鱼活得好,长得快。本文从水产养殖的水色入手,分析了各种水色的特征,并提出了调节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鲤鱼80∶20淡水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是指用标准淡水池塘养殖以商品鱼产量占80%的鲤鱼为主要养殖品种,以商品鱼产量占20%的服务性鱼类来混养,服务性鱼类指鲢鱼、鳙鱼滤食性鱼类,这样能有效地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充分利用水体的天然饵料,提高养殖产量。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无污染源,交通便利,通电、通讯设备齐全,以10亩配备3.0k W的标准配备增氧机。水源充足,水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养殖是淡水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更是淡水水产苗种培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四大家鱼亲鱼生长成熟顺利,育种育苗成功,四大家鱼亲鱼池塘的水质管理是整个增  相似文献   

6.
<正>好水才能养出好鱼,这一直是养殖者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淡水养殖过程中,养殖者经常无法控制好水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养鱼的质量与产量,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文章从水质控制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的解决措施。一、水质控制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一方面,水质可能对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水质较好则产出的水产品自身质量也相对更高;水质较差或  相似文献   

7.
<正>水源、水质是池塘养殖的前提条件,水产养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水养好了,才能养好鱼。所谓水质调控就是根据所养殖的种类和生理特点,将养殖塘的水质调节成适宜各种养殖对象生活和快速生长的环境,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体中完成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过程。据最新研究发现,种质下降,越来越恶化的水  相似文献   

8.
<正>水质调节是鱼类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俗话说得好,"要想养好鱼,必须管好水。由此可见,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的成败。特别是精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化。一旦水质败坏和酸化,就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病,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用药成本加大,养殖产量和效益下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以降低鱼类发病率,提高饲  相似文献   

9.
<正> 1.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 (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  相似文献   

10.
<正>渔民朋友们都希望养殖成功,而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其次是均衡的营养体系和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合缘"酵素菌鱼肥,正是帮助渔民朋友实现这些养殖条件的法宝。"合缘"酵素菌鱼肥,能"养水",通过"养水"而实现"养鱼"。水质调节是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正>鱼生活在水中,鱼的生长速度与水体环境的好坏有直接关系,而影响水质的因素有很多,通过人为控制这些因素,达到鱼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环境,这就需要掌握水质管理技术要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水质类型1.按水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四类(1)井水、泉水:含氧低,镁、钙含量较高,属硬水,含氟化物较高的水不能用来养鱼。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连年增  相似文献   

13.
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在养殖过程中,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肯换水,在鱼病防治上不肯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养鱼先养水,从池塘底部入手,科学合理的使用底改产品,不仅可以有效持久的维护好水质,还可以预防鱼病、增产增收。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不一定好。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与水体、水质开始的,底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能否健康的生长,不良环境是养殖鱼类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进行调控显得十分重要。养殖生产必须参照成熟的量化了的指标进行水质调节,最大限度地满足所养水生动物对水体中不同理化因子的需要,才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从事养殖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碱度、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饵料的投喂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俗称黄蜡丁,肉质细嫩且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的养殖在我国发展较快,养殖面积较大,成为我国的淡水经济型养殖品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秋季是黄颡鱼的黄金生长期,但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易出现转水、缺氧等异常情况,应注意保持合适的透明度,适时补肥补菌、调水改底,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秋季鱼体营养代谢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7.
正青虾,学名日本沼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湖泊中,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为我国重要淡水虾类之一。青虾养殖对水质要求很高,优质、稳定的池塘水环境是青虾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而好水需要好草、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水质是指水的质量,它与水的颜色、水的透明度息息相关。我们于2004年至2006年在25个塘口,466亩的淡水池内,围绕调节水质、水色、透明度之间关系,为鱼、虾、蟹创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水产品,深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作为淡水性鱼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养殖技术成熟,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现将黄颡鱼的高产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因此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2~5亩,池底平坦、水深1.5~1.8m,池塘进水口用30  相似文献   

20.
<正>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不一定好。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与水体水质开始的,底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能否健康生长。不良环境是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