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在现有的低洼水稻田间养殖水产品,是一种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全程无需打药、施肥,生产出的农产品纯天然、纯生态,实现了农业产业绿色化、高效化。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一、选址:选择地势低洼,进排水方便的水稻田块实行稻田综合种养(沙土不宜),面积不宜过大,以30~50亩为宜。二、挖沟:沿水稻田块四周堤脚距沟2m开挖环形沟,沟宽4m、沟深1~1.5m、斜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有的低洼水稻田间养殖水产品,是一种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全程无需打药、施肥,生产出的农产品纯天然、纯生态,实现了农业产业绿色化、高效化。根据笔者多年来稻田综合种养的实践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一、选址:选择地势低洼,进排水方便的水稻田块实行稻田综合种养。沙土不宜,面积不宜过大,标亩30-50亩为宜。二、挖沟:沿水稻田块四周堤脚距沟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稻渔综合种养又称稻田综合种养,指通过田间改造并选取合适的种植养殖品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田间工程改造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起到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的作用,且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这种模式通过种养结合和生态  相似文献   

4.
<正> 1 稻田养殖 1.1 田间工程和防逃设施建设 几年的实践证明,搞好田间工程和防逃设施建设,是保证稻田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首要因素。首先,加固加高田埂,田埂要求高度1米以上,顶宽1.5米左右,并夯实,提高保水性能;二是开好“一塘两沟”,“一塘”主要作用三个,即苗种培育、苗种暂养和成品囤养,深度1.5—2米,面积占整个养殖总面积的10%—15%。“二沟”主要指围沟和墒沟,其面积占整个养殖水体的20%以上,10亩左右的稻田,围沟开口宽3—4米,20亩以上的围沟开口宽4—5米,沟深均为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一田多用、渔农获利"的发展目标,2014年,安徽庐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与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技术合作,在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虾鱼稻"共生轮作养殖技术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下,通过开挖环沟、加高和夯实田埂,保持水深1.2-1.4m,实施种植一季稻,轮养两季青虾、两季鱼等综合种养模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生态种养指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利用稻田湿地环境适当开展水产养殖或水禽养殖,形成的共生互作、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的重要举措。稻田生态模式主要分为: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和稻鳅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顾问》2021,(3):28-29
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采用该项技术,水稻增产5%~17%,增效30%;稻田成蟹产量25~30kg/亩。该技术适宜北方稻区,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稻田准备1.条件。应选择便于看护、地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安静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旱不干雨不涝、能排灌自如。稻田的底质以壤土为好,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2.改造与建设(1)开挖田间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投入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水产生产,也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 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地势低洼、保水性能好的田块. 基本设施 沿稻田田埂内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4 ~ 6m,深0.8~ 1m,坡比1∶2.5.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或“井”字形田间沟,并增设几条小埂.田间沟宽1m,深0.5~ 0.6m.小埂为管理水稻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洪湖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的作用,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养殖。近年来,洪湖市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民生工程和"富民强市"的亮点产业来抓,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养规模,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各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浪潮,浪潮中的浪花之一就是"稻虾连作"。其具有投资少、养殖风险小等特点。我市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利用低洼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稻田养泥鳅,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相似文献   

14.
稻田综合种养是通过田块设施改造,在种植水稻同时,养殖鱼虾鳖等水产品,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同时收获水产品、改善稻米品质。随着近年来耕地保护政策以及海盐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制订出台,水产养殖面积日趋减小,为此,海盐县深化实施《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项目,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在稻田养殖鱼虾出现鱼病或水稻病害时,如果要施用渔药或农药,必须处理好稻田用药和鱼虾生长的矛盾,既要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又要保证鱼虾安全。现结合具体的生产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供参考。一、选择高效低毒的绿色无公害农药对于综合种养的稻田鱼虾养殖来说,稻田施用农药必须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的药物。在目前的水稻种植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二、"稻鳅共作"模式稻鳅共作就是将稻田进行适当改造(主要是开挖鱼沟和鱼溜),以便在稻田系统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泥鳅的种养模式。这种种养模式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可亩产泥鳅100kg左右,亩增效1000元以上。并且可以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条件,提高稻米和水产品的品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典型的低碳渔业、循环渔业、生态渔业,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浦北县农民罗礼谦,全家4口人,两个劳动力,承包2.47亩责任田(包括0.3亩小池塘)。近几年来,他对承包的责任田进行立体开发,搞“畦稻沟鱼田埂果”的种养结合多层次经营。 第一个生产层次是种植水稻,并搞好稻田养鱼。他在稻田作畦挖深沟,按一畦一沟平行排列。畦宽2米,畦间相距(即沟宽)0.3米,沟深0.2米;同时沿田埂四周开挖环沟,沟宽0.6米,深0.4米,用一管道使之与小池塘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  相似文献   

19.
<正>第六章稻虾综合种养57.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稻田资源,将水稻、水产两个农业产业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农药用量,达到水稻、水产品同步增产,渔民、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之目的,从而实现"1﹢1=5"的良好效果,即"水稻﹢水产=粮食安  相似文献   

20.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