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化水平提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是实现企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10—202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上市数据,分析数字化水平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但是这种影响具有两个层面的异质性: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对国有企业和小企业创新作用更明显;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在东部地区、高数字化水平地区以及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样本中表现更突出。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水平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网络深度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创新网络广度在数字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并未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数字化水平、创新网络以及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为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信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的直接效应、就业岗位创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间接效应,且这一因果关系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高级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破解金融排斥困境的核心途径,是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关注其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更加缺乏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显著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助于本地区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效带动了周边邻近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更换空间模型、替换空间矩阵以及改变研究样本后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印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随地理距离持续扩大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且当城市间地理距离跨越260公里以后,空间溢出效应将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4.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提升服务业的效率,但是提升服务业效率并非易事。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压力。因此,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提升服务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并进而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带来的冲击,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强化这一作用;(2)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劳动力供给不足会“倒逼”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3)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高、人均受教育时间长、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数字经济对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因此,需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与普及,并根据地区差异与行业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在推动我国效率变革和激活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文章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生产效率和消费提升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拉动消费水平间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却不显著;最后,在测度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效率后发现,与第二产业相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第三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大.因此,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数字化消费转型,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演化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技术广度为分析切入点,将技术多样化分为相关技术多样化与不相关技术多样化,探究技术多样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关系。基于2003—2019年地市级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有效推进地区技术多样化进程,且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对于相关技术多样化,地区越有可能实现不相关技术多样化。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推动作用显著大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所覆盖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对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其边际影响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现阶段产业专业化集聚是数字金融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而产业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显著;数字金融的各个维度都对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影响,但金融数字化服务程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需要借助产业专业化集聚发挥作用,而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则直接作用于欠发达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鼓励欠发达地区的传统金融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提高数字金融在欠发达地区的覆盖广度。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综合改革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成本降低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因而服务业综合改革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技术创新产出、推动服务转型等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全要素生产率表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M-DID方法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综合改革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率、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提高服务转型程度3条路径来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服务业综合改革对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因此,应加大服务业综合改革力度,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服务业国际国内转移步伐加快,大量外资涌入我国中西部地区。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随着外商在湖北省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必将带动湖北省整个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湖北省应抓住机遇,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成功实现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多维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这种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林业产业集聚和林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水平在数字经济赋能林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与林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进林业产业集聚,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提升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从质量、效率、动力角度出发,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流域内省际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中下游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在上游地区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九省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各项规划落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静敏 《现代经济》2009,8(4):37-38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作为增长最快的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我市而言,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转型速度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几个必须明确的问题以供同行相互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时代,探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然后基于24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产业升级是重要作用途径。(2)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提振作用大于农村;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对东中部地区居民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提升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消费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补齐消费短板。  相似文献   

15.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对整个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有效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绿色转型推动"城市病"治理,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以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城市绿色转型及"三生"空间转型水平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空间上表现一定程度的趋同性,而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明显;数字经济能够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相较于生态空间转型的影响,对生产空间转型、生活空间转型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在区域异质性上,长江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城市绿色转型及"三生"空间转型,而中、上游地区数字经济不能够有效驱动生态空间转型。为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作为城市绿色转型的引擎作用,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依托地区比较优势,实施数字经济驱动城市生产空间转型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数字技术在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民族地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目前,民族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文章以广西为例,在分析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剖析了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重点分析了广西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并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四点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积极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选择重点发展领域, 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转型;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途径。中心城市由于特有的区位优势集聚了大量的现代服务业,因此研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发展水平状况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产值、就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区位熵等指标来衡量无锡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对无锡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转型和升级是浙江经济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发现,浙江省应该通过承接其他区域的服务业转移以促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采取SWOT的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承接服务业转移既有自身优势但也有相应劣势,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共存,因此浙江省的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吸纳服务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