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物流支撑产业链,是驱动国民经济循环运转的重要载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数字乡村战略立足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后发优势,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为数字乡村的加快推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数字乡村也在提升物流畅通性、助力物流与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衔接双循环物流的战略新支点、促进农村市场融入物流双循环体系上发挥了巩固和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协同作用。“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生产与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时空分布会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现有的物流格局做出重大调整,从加快传统贸易港的动能转换、建立系统化联通枢纽网络、推广物流资源共享模式、共建数字乡村生态集群等方面入手,打造新一批引领国内大循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的物流战略支点,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打通城乡物流通道,积极有效地将农村市场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循环体系,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地位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超级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冲突对抗风险上升,世界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大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开放大国要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首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大循环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和投资、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要深耕东亚、"一带一路"、美欧生产网络交互推进、提升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跨境创新网络等。"十四五"时期要实施双循环自贸区战略,胸怀两个大局,使得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相互促进,处理好双循环的十大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开放与自主、共享与发展博弈关系,构建高质量双循环自贸区网络。因此,要落实好双循环这项长期战略部署,明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重要任务和作用路径,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流转的综合枢纽和战略纽带,充分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更加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世界大环境,结合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格局的构建重点在于扩大内需,打通国内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堵点和痛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为作用,应秉持"财政整体观",创新财政制度安排,在提高有效消费和投资,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和促进进出口协同发展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提出的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内循环带来的消费结构的重塑以及内外循环的协同发展对义乌经济的转型升级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文章以"国家经济-城市经济-企业"的传播链条为基础,研究双循环背景下义乌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内循环为主给义乌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出口型中小企业断链、价格竞争优势弱化等挑战。为此,中小企业应积极拥抱变化,通过出口转内销拓宽销售渠道、发展数字经济来打通消费渠道、研究政策以享受政府福利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5.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从消费层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国内需求还是国际需求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区域效应和创新水平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进口率,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显著差异,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降低而减弱;(3)在影响途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进而有利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安全发展.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探究财税政策对于助推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并分析财税政策的路径选择.具体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谋划:助力供给端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需求端消费能力提升,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而提升财税政策应对不确定性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在推动我国效率变革和激活消费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文章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生产效率和消费提升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拉动消费水平间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却不显著;最后,在测度我国三次产业的生产效率后发现,与第二产业相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第三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大.因此,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快数字化消费转型,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双循环新格局下,金融双向开放是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指出解析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存在的短板,并进行原因解析。再次,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分析双循环战略下成都市金融双向开放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生态端提出金融双向开放助力成都市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路径,包括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对外开放提升消费资源聚集程度、金融对外开放提高消费活跃度和融合度及金融对内开放提升成都市消费国际化程度等。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将人才、数据等新型创新要素与供需两端循环升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定性分析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单一效应、交互效应及异质性影响,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均能显著推动本地区“产业—消费”的协同升级,且人力资本集聚正向溢出效应明显,而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却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但“虹吸效应”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要素空间配置失衡,减弱甚至抵消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习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来,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成为热点话题,农村消费市场作为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巨大潜力。为了探讨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在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提升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量增加0.18%;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约0.165;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表现显著,但影响效果具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自主创新基础依然薄弱、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等困境.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建设"数字东北"、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供给质量以满足有效需求,推动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动态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期改革发展任务情况下,就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战略的实施目的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构建完善的全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释放内需潜力,充分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从而在新形势下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然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还存在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阻碍人才流动的"樊篱"依然存在、"去中国化"的全球化挑战、供应链产业链中断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我国有针对性地采取包括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投资有效,以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内循环,重塑和完善内循环产业链,完善国内国际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开拓海外新市场,建设开放型东北亚经济圈,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开放合作,推进中欧关系向前发展、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及面对美国施压作出坚定而理性的回应等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需求层面,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之一,新发展格局下应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深入研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时期特征、城乡特征和区域特征。基于经济增长率核算方程,从不同时期、城乡和区域三大维度对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进行测算,概括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分布特征。在阶段特征层面,改革开放早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居民)消费拉动,之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在城乡特征层面,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提升;在区域特征层面,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于东部地区。最后,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出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一重大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就"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与均衡,统筹内外世界的"变局与全局",辩证地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战略实施路径上需要在关键性领域鼓励自主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新型现代化建设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走在中国前列的使命任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分析了湾区减灾产业集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得出建议性结论:搭建减灾产业发展平台,促进企业信息畅通;打造大湾区“中国减灾产业园区”和大湾区“中国减灾产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构建减灾产业国际标准体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并使减灾产业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增长极,进而实现减灾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数字消费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数字消费的“亲绿”特征,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数字消费驱动城市绿色创新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能够有力推动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该结论通过工具变量法、排除企业绿色创新投机行为、异质性处理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对比发现数字消费对绿色创新数量的驱动效应强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消费以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引领供给端绿色技术进步,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强化数字消费对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促进效果;在探究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约束性因素时得出,培育数字化软硬实力、塑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是下一步扩大数字消费政策效应的应有之义;此外,数字消费还存在空间溢出特征,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下,数字消费驱动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最优辐射空间距离为100~200km。  相似文献   

19.
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客观上要求自贸区发挥链接国际和国内双循环的纽带桥梁作用和制度创新作用。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已经进入以数字贸易和数字化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山东数字“十四五”规划提出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对自贸区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快数字化转型,并把数字化作为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数字贸易为主导的新的全球化背境下,国内大多数自贸区已经提出了数字自贸区建设方案并加快实施。通过对自贸区长达超过1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和比较,从6个方面考察了自贸区发展趋势和自贸区战略实施效果。分析发现,自贸区在贸易依存度下降的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强于出口增长,这表明自贸区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自贸区战略2.0”概念和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概念,并从数字贸易、数字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四个维度构建了计算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基于统计分析和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研究提出了山东数字自贸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GVC)的发展使各国联系紧密,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中国面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升GVC地位的挑战。以新冠肺炎疫情对GVC的冲击为切入点,结合“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基于数据分析与文献综述,分析疫情对GVC的影响,为政企应对逆全球化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疫情阻碍中国在GVC中地位的提升,推动GVC重新布局。为此,中国应优化企业战略应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各国协同抗疫为契机构建中国主导的区域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