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先谈谈在信贷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 )、时效问题。时效 ,即时间的效力 ,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 ,其目的旨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从而促使经济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及时清偿了结 ,促进经济流转 ,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权利人如不在法定期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 ,就失去了通过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 ,从而使其权利推动了最有力的法律保障。在银行业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1、债权时效。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债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 ,即从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经过2年后 ,若债权人尚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  相似文献   

2.
谈谈欠款清理的诉讼时效孙亦兰,傅宁人诉讼时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限。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以下简称“超过时效”),权利人即丧失胜诉权。在欠款清理中,债权人通过向法院起诉清欠的,在法院查明确已超过时效...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权利的行使期限问题,在民法上就是时效问题。由于时效制度相当复杂,下面只介绍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一、普通诉讼时效。就是权利人在2年内不行使对他人的请求权,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什么是“对他人的请求权”呢?举个例子说,王某借了一笔钱给张某,王某就是债权人,对张某享有债权请求权。如果到期后张某没有归还这笔欠款,王某有权要求其归还,或者通过法院强制其偿还。但是,如果欠款到期后的2年间,王某没有对张某采取任何催讨措施,也没有提起诉讼,王某的请求权将失去法律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起源于罗马法。依罗马市民法,诉权不因时间之经过而消灭,但审判官所与之的诉权,则原则上必须于一定期限内行使,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永久诉权与有期限诉权之分。诉讼时效届满,涉及到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时效期间届满后所发生的法律后果。目前从世界各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来看,可分为三种:一是实体权消灭主义,即将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为诉讼时效届满后直接消灭实体权。二是诉权消灭主义,即时效届满后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光荣 《企业导报》2010,(1):201-202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权,即依法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诉讼时效中止或延长的发生事由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践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提起诉讼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就产品质量案件的诉讼时效作出了专门规定。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一百三十七条相比较,《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  相似文献   

7.
作为债权人,发现诉讼时效期限即将届满,却未做好任何行使权利的准备,比如诉讼时效期间较短,尚未收集到充分有力的证据;也许由于是否打官司拿不定主意,意见不一致,从而耽搁了时间;或者因债务人难以确定或自认投诉无门而延误了时间;也可能因债务人采取“骗”“赖”“拖”等缓兵之计,未能及时行使权利。遇到这些情形,你也许会想,时效将过,没救了,债是收不回来了。但是,《民法通则》第140条有这样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有鉴于此,你可以…  相似文献   

8.
谈谈欠款清理的诉讼时效江苏省三友盐化公司孙亦兰,傅宁人诉讼时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限。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以下简称"超过时效"),权利人即丧失胜诉权。因此,在欠款清理的全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诉讼时...  相似文献   

9.
时效利益也就是义务人虽然知晓权利人的权利也可以拒绝履行的利益。与之对应,义务人仅仅承认权利人权利的存在是不够的,只有做出了“愿意履行义务”的表示,才可认定为时效利益的抛弃。因为短期时效的制度设计本来就不是基于义务人不知权利人的权利或者忘却了其是否已经履行了义务。  相似文献   

10.
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未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即丧失胜诉权的法律制度。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有关时效的法律规定,是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的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李豪 《民营科技》2012,(7):212-213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表述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当侵权行为持续存在,而权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超过两年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简单机械地适用诉讼时效计算规则,将不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存续发展,导致权利人的权利一直处于被侵害的状态。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针对持续性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将其分割为不同的阶段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规则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前年,刘某在与我做生意时,欠我的货款8000元,当时写了欠条。后来我多次催要,他都以生意亏损为由推托。去年12月4日他付给我3000元,其余的写了还款保证,但是至今还不还款。我打算向法院起诉,但有人说,此案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了。请问,我这种情况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宁夏:李学民李学民同志:根据你来信所述情况,我们认为这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所以,你的诉讼请求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权利人提出请求或依法提起诉讼,以及义务人承认履行义务等法定事由的发生,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  相似文献   

13.
常有报道,有土地违法者占地建房几年后才被发现而受到行政处罚不服,又以超过处罚时效为由诉至人民法院,法院以土地违法行为在未恢复原状之前应视为具有继续状态为据,维持行政处罚。本人对此观点持有疑问。一、时效概念1.时效是法律事实发生或消失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亦即时间的推移(到期或者届满)而取得或者消失某种权利的法律规定。民事方面有取得失效和消失时效,即于一定时间经过后取得或者消失某项权利,其要件有二:⑴须有一定事实状态发生或者消失;⑵须有一定时间经过。刑事方面规定的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  相似文献   

14.
张立荣 《活力》2010,(12):295-295
一、关于我国现行法律有关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都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笔者认为该规定存在以下问题:1.在一些情况下,侵害事实发生后债权人可能马上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知道具体的侵害人,  相似文献   

15.
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这就是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本规定。本文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票据权利丧失的法定原因,即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当事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举证责任等方面论证了票据利益返还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规定,银行对不良借款有追偿和起诉的权利。然而,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行对借出的一笔本息10多万元巨款,竟长达15年不行使追要权,导致债权和抵押权因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而丧失。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保险法》第26条取代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对索赔时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其最关键之处是修改后的法律条款使用了"诉讼时效"一词。而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则是按照除斥期间的性质来定位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索赔时效。通过对索赔的双重含义解构,并辨析了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在构成要件、适用对象、适用权利、制度目的、期间性质、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不同,得出了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合理性以及2009年《保险法》第26条规定的不妥之处,进而探求在坚持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基础上,对索赔时效进行完整建构,体现索赔时效在不同阶段分别适用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特点,消除目前法条在保险实务适用中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2011,(6):62-68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当事人约定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应当分期分别起算 B.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债权人第一次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就被债务人明确拒绝的,诉讼时效从债务人明确拒绝之日起算 C.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且侵害人明确的,从受伤之日起算 D.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从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相似文献   

19.
郭守杰 《财会月刊》2014,(8):119-122
1.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 A.立遗嘱 B.缔结婚姻 C.签订合同 D.销售商品 2.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因( )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 A,发生不可抗力 B.当事人提起诉讼 C.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 D.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20.
非诉行政执行是指未经诉讼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法律效力后,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行政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根据行政主体或者权利人提起的强制执行申请,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所进行的审查立案、合法性审查和强制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