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龙镇现有5个村、5个社区和1个管委会,在籍人口3.2万人,常住人口8万人,农业人口近2000人.因该镇地处九龙坡区杨家坪繁薪火相传商圈,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一向较高,早在前几年就获得“中国经济强镇”、“中国百强名镇”和“重庆明星乡镇”等美誉.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中补贴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补贴政策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研究退耕的社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科学地确定适合各地情况的退耕面积和补贴标准;要增加退耕社区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改进农业经营方式等方面的补贴;按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特点寻求均衡点,确定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3.
栗园围社区位于赣粤边际、江西"南大门"的龙南县里仁镇,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围屋社区,占地68亩,围屋内有田园、池塘、水井、巷道、晒场、祠堂、学校等,人、景、村交融一起,人口有260多户860余人。社区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秀美富裕,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十大魅力乡村、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赣州市十佳和谐魅力乡村。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元化社区管理和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融入难题,必须立足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拉力、推力、动力和能力等,着力构建和完善均等化服务机制、交往互动机制、平等参与机制、社区组织机制,建设开放性、多功能的城市社区. 第一,完善均等化服务机制,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拉力.要切实改变管理理念,变治安管理为社区管理,变户籍管理为居民管理,摈弃以“户籍”为依据的二元管理模式,以公平普惠为原则,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管理,向其提供均等可及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5.
农业要发展,农村问题要解决,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调动并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农民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最重要的参与者,农民也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人翁和最直接的受益者。建设新农村需要农民参与,对于农民来说,需要什么样的农村、建设什么样的家园、构建怎样的乡村关系,他们最有发言权。由此,文章认为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问题异常重要,需要重点关注,并在分析农民主体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更好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户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适龄段内劳动人口,还包括超年龄段但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劳动人口及其就业特征的分析,研究就业结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劳动人口充分就业有利于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不同部门就业对人均纯收入的边际贡献差异很大,家庭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面积、区位条件对人均纯收入有重大正向影响,而家庭需照料人口、主要劳动力年龄段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身份转换、权利均等、社会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个维度。其中,社会融入程度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场域,城市社区通过资源支持、情感认同、社会资本重构和规范秩序供给,能够实现社区支持与社会融入的有效联结,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由社区融入向城市融入的过渡。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社区层面的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必须进一步创造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融入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构建社区支持机制。具体而言,要通过行政建构以强化政策实施能力与效力,借助社会建构吸纳社会资本以拓展路径,创新实施机制建构以破解社区互动难题,进而高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弱质劳动力是指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不适宜承担高强度的劳动,文化素质偏低者,其经济学特征是个人的边际产出低于社会平均产出.目前我国农村的弱质劳动力主要是老龄人口、青年中的女性人口、以及其他的健康受损者.土地流转有其必然性,农业生产也有规模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弱质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都将恶化.因此,可以考虑从建立土地流转特别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等方面保护农村弱质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期的扶贫工作做了重要论述。他指出:"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实事求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不断完善精准识别机制,根据贫困人群的不同实施相应的措施,将扶贫工作由过去的粗放式变为精细式,使低收入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与资源。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有22个村(社区),耕地8.2万亩,农业人口6万人.近年来,街道把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各村(社区)、街道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22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趋于规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凯恩斯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呈现出递减的规律,然而该理论只是从分析人类心理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并没有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本文从边际消费倾向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城市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逐步下降的,而农村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尽管如此,本文仍然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基本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木质林产品的出口二元边际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HS六分位编码,对1996~2014年间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来自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共同作用。对二元边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目的地市场规模对集约边际呈正相关关系,但对扩展边际呈现负相关关系;可变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呈现负相关关系;多边阻力对二元边际呈现正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对二元边际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危机对集约边际几乎不构成影响,但对扩展边际有明显冲击。基于此,提出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发挥扩展边际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进程,逐步减少贸易阻力;加大科研资本投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2-2014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六位编码数据,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二元边际可能的影响,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总量增长主要是扩展边际的贡献,但集约边际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均为负,但对集约边际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经济发展规模、水产品生产效率、经济自由指数和国际宏观经济冲击对水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张边际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力度和影响方向不完全相同。因此,面对各国纷繁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出口企业和行业协会必须要加强合作,共同改变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作通讯》2023,(13):58-59
<正>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陇集镇墩前社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现辖10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1282户,人口4650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紧扣“五彩墩前、陇上明珠”发展定位,始终把文明乡风工作作为提升乡村内涵、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的主要抓手,坚持不懈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分别从劳动力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等方面展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不同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别,非农工作经验的作用更大,培训则是影响流动性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源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显著,边际影响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期延长以后,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许多新增人口无地可包的新情况.对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进行合理调整,具体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机动地调整法:多数地方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都留有机动地,主要用于解决新增人口的承包地.机动地的承包关系,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平分给承包户承包、集体需要解决新增人口的承包地时,再统一收回调整.调整后余下的机动地,又再次平分到户,直到机动点划完为止.二是实行预包,即将机动地预包给在三、五年内要新增人口的户.在人口未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颖  吴惠芳 《农村经济》2008,(1):112-114
本文认为,嵌入在乡村社区背景下的贫困农户的生计创新活动,①在与社区人口、社区生活、社区发展的关系中,采取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促进农村社区的社会整合,并在农村社会整合的图景中体现出农民个体发展价值和社区发展价值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有9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不是在成熟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在又要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有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信心。但用什么方法建设,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问题我认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历史的道路从来都是崎岖曲折的。西欧资产阶级先驱在17、18世纪就梦想建设一个自由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韬  胡军 《农村经济》2007,(5):40-42
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围社区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困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了在社区管理中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并就此分析了社区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保护区与社区发生冲突的原因,提出了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89年麦收前,我从省粮校毕业,分配到河南省安阳县北郭粮管所,成为一名普通的粮管员. 上班第一天,粮管所所长张好俭就给我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咱所只有18人,每年要收储280万公斤国家定购和议价小麦,秋季还要收购150万公斤玉米.此外还承担着全乡610名非农业人口的商品粮供应.你在这儿工作要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思想准备.”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沉甸甸的.穷乡僻壤,天天和老农民打交道,每天看护、倒腾一仓仓小麦玉米,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