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气井产水情况,某气田应用了不动管柱堵水工艺,主要通过关滑套和投堵塞器进行堵水作业,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针对生产滑套关闭不严的情况,应用了滑套封隔套封堵工艺。化学堵水工艺通过连续油管注入化学堵剂,对底部出水层位进行封堵。  相似文献   

2.
常规压裂技术面临压裂周期长、作业成本高、水砂浪费严重以及不能一次针对多地层压裂的问题,滑动套管分层压裂技术则大大弥补了这些缺点,现已被很多国内外油田采用,尤其是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应用上效果良好。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本篇论文从滑套压裂技术理论研究和实验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了滑套端口的设计和在无地应力(地面)条件下滑套端口参数对套管滑套压裂起裂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分别从滑套端口的个数、长度、角度、形状、包裹材料以及水泥试件的高度、直径这些方面做了相关实验,分析了每个因素对起裂压裂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结果,以降低起裂压力为目的,对滑套端口参数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3.
贺伟  郭赫南  刘昊昕 《化工管理》2023,(22):156-158
水平井钻井技术、大型体积压裂技术促使页岩油气得到快速高效开发。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官东、官西孔二段是页岩油形成的有利地区,为提高该地区页岩油开发效果,探索应用了无干预无限级压裂完井技术。无干预无限级压裂完井系统中的压裂滑套需与完井管柱连接下入井内,压裂滑套尺寸大、下入数量多,增加了完井管柱刚性,套管安全下入难度大;压裂滑套与套管一同完成固井作业,无可借鉴的固井施工经验,固井作业风险高。通过细化下套管前井眼准备,优化完井管柱结构,开展下套管摩阻扭矩分析,应用旋转下套管技术,完成了无干预无限级压裂完井技术在大港页岩油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先导试验,并创国内无限级压裂滑套管串下深最深、水平段最长、井斜最大、下入数量最多四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封隔器多层压裂的投球滑套技术引入到了水力喷射压裂工艺中,在国内外现有的常规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不动管柱滑套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该工艺结合了水力喷射技术和滑套多层压裂的优点,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不使用封隔器就能实现分层改造。根据该工艺的特点,对现场实施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优化,确保了工艺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分公司丘陵油田地层复杂,且普遍采用高压注水、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导致套管变形较严重,并且部分套损井变形点较多、变形段较长,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油田采用小套管悬挂固井技术成功解决了深井套管变形段长,多点变形而无法修复的难题,现场应用效果好,为油田套损井治理探索出一套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质构造因素、注水因素、井身因素及固井质量对套损的影响,指出了套损主要发生在累计注水量多、注采比高的一类区块,且J55钢级套损比例高,形成了套损预防措施.从钻井源头上提高套管抗压强度,提高固井质量;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注水管理,加强压裂方案优化及作业质量监督,实现全过程有效防控,降低了套损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现场压裂酸化施工数据采集、现场指挥、现场施工操纵主要是在仪表车上进行,压裂施工野外作业通讯条件差、数据采集及控制较难实现,对突发事件需要多领域的技术专家协同会诊,但各技术领域专家较分散,无法到现场进行指导工作。为此,需要开发一套集合理化、科学化、信息化于一体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压裂酸化施工远程指挥决策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分析,保障现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陆地某油田所处断块结构复杂,低渗透难动用储量和非常规油气藏储量丰富,经过5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出油量下降,含水量大幅上升,开采难度增大。对于该油田大斜度井进行分段压裂完井是开采低渗透油气藏的最佳方法,对提高单井产量有重要作用。大港油田主要应用的是以套管固井配合滑套分段压裂为主体的分段压裂完井工艺。该工艺具有固完井分段压裂一体化管柱、全通径、压裂作业连续和免钻塞等优点,能够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该工艺在某井中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子仪 《化工管理》2014,(32):171-172
为实现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环空加砂压裂一趟管柱分压多层的工艺,解决封隔器承高压(50MPa以上)、可多次坐封、解封的问题,我和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研制了Y241/CT-115-150/70-LHZC型压裂封隔器。这种封隔器由循环部分、封隔部分、锚定、深度定位等四大部分组成。实践表明,这种封隔器在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环空加砂压裂作业中,可实现多次坐封解封,性能可靠,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并达到各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红岗萨尔图油藏储层特征及压裂技术需求,井下作业工程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和现场实践,完善了老井细分层压裂技术,解决了进入双高开发期后,老井水平缝压裂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长2井井深结构、完井管柱、滑套作业、隔离工具等技术应用,成功利用漏点隔离新技术完成了井下滑套漏点的封堵隔离。气井完井管柱漏点技术是一项快速、安全、可靠的漏点隔离技术,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常见的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包括裸眼完井技术、水力喷射技术、滑套分层技术及多级可钻技术,同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以上四种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前 言压裂是低渗透油层改造的重要手段 ,是文南油田进行产液结构调整、挖掘油层潜力、保持油田持续稳产的一项进攻性措施。历年来 ,作业质量监督站作为采油厂监督部门 ,主要负责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 ,存在以下不足 :没有专职负责压裂的工程技术人员 ,不能有效开展技术监督 ;现场施工监督范围只是压裂施工的一小部分 ,对施工方案设计、作业井的招标、施工全过程及交付使用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 ;地质、工艺、质量监督站、采油区各自为政 ,没有很好分工协作 ,出现问题时 ,大家都逃避责任 ,相互指责 ,相互推诿。为了更好地开…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电炉四孔烟道和固定烟道之间的伸缩滑套的重要作用,其被弃用原因及对环保节能的影响,针对滑套卡阻问题进行结构改进,获得良好除尘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渗透油田压裂选井、选层困难,压裂效果变差的问题,以提高剩余油措施挖潜为目标,对套损修复井、小井眼井等小直径井压裂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小直径封隔器、喷砂器与压裂管柱的配置适用套管内径大于Φ102 mm、井温小于120℃的套管修复井及小井眼井的压裂,可一趟管柱坐压4层,并根据套损点位置限制设计了4种管柱结构,实现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套损修复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2.6 t,日增油2.2 t,增油强度1.3 t/(d·m),含水下降26.0%;小井眼井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液1.8 t,日增油1.6 t,增油强度1.1 t/(d·m),含水下降29.9%;套损修复井与小井眼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分布较重复压裂、转向压裂井所在区域的剩余油更加丰富,措施潜力更为突出。小直径大砂量多层压裂工艺技术拓宽了压裂选井、选层的空间,为大庆长垣外围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软件采用先进的拟三维模型对裂缝进行准确的设计,根据裂缝尺寸设计合理的泵注工序,模拟裂缝在地层中的延伸情况及泵压变化情况,并根据地层及生产工艺计算出压裂后的产能.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最新压裂设计理念的一套压裂优化设计软件,与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度高,在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压裂支撑剂是石油、天然气工业水力压裂作业重要的专用材料,做好压裂支撑剂检验工作对油气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压裂支撑剂检验的8项指标中,破碎率和酸溶解度最易超标,是生产厂家及检验单位最为关注的2项指标。针对该2项指标与工程院进行了比对分析,提出了质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三高"气井尾管固井重叠段固井质量差易引发环空气窜的技术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封隔式回接装置,实现了回接固井后环空封隔,防止气窜发生。结合新型封隔式回接装置的功能特点,制定了一套可行性强的防气窜尾管回接工艺。对防气窜尾管回接工艺中的尾管固井回接筒内部修整技术、多级压力控制技术、调长关键参数计算方面展开研究,为确保封隔式尾管回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研究为"三高"气井尾管固井防环空气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四机厂为中国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制造了国内首套2000HP型海洋酸化压裂机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海洋酸化压裂橇装设备研制方面的空白。 今年初,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四机厂获得委内瑞拉6套大配套不压井产品的生产订单,产品包括陆用和湖用两种。 不压井作业装备,是在井口有压力的工况下,不放喷、不处理压力进行作业的特殊装备,能有效避免常规压井施工对油气藏储层产生的损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连续性较差、含气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低产的特点,储层压裂改造工艺难度较大。在近几年的天然气勘探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总结出一套基本适应于本区上古生界气藏石盒子组、山西组、本溪组等储层的压裂改造工艺,现场施工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从射孔工艺、加砂压裂工艺特别是压裂液体系、支撑剂、施工主要参数的确定、压裂配套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现场的施工情况和室内的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和佐证,最后对延长油田上古生界气藏的下一步压裂改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