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供销社的发展史,供销社企业的效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五"计划以前,是供销社企业效益稳步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供销社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既无较大的发展步伐,也未出现过大面积亏损。第二阶段是"七五"期间,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供销社企业改革从"恢复三性"开始,逐步实施了推行五项改革措施,实现了六个突破的效果,企业效益逐年上升,曾连续几年超历史最好水平。第三阶段是"八五"初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由少数企业滑坡发展到多数企业滑坡,从少数企业亏损发展到全县供销社系统亏损,在低谷中越陷越深,经济包袱越来越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服务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到部分供销  相似文献   

2.
进入1999年以来,邯郸市供销社针对直属企业经营困难,效益滑坡,亏损单位不断增多的状况,下大气力,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扭亏解困,已初见成效。一、严峻的现实一是企业效益整体下滑。近两年来,市直企业以每年1000多万元的亏损数额向上滚动。1998年达到1300万元,年终报表19个单位,有10个单位为零,9个单位亏损。1999年第一季度又亏损361万元。市直企业亏损金额之大、亏损单位之多,在全省系统排列第二位。二是企业不稳定因素增多。由于经济效益下滑,不少单位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下岗职工增多、生活难以保障。尤其是离退休老同志"两费"发放问题成了"难点"。一些单位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经营业务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严重,亏损上升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不少地方亏损面在不断扩大。企业亏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非经济因素占了一定比重。据国家计委对全国2586户企业的调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的企业占亏损总数的81%以上,最新抽样调查资料显示,45%的国有企业基础管理出现滑坡,37%专业管理滑坡,53%现场管理滑坡。从自身经营活动方面讲,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导致企业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局去年和今年初撤并的几个亏损严重的公司、工厂审计情况看,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贪大求快,盲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省供销社系统的企业效益下滑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有不少市、地、县供销社企业利润汇总亏损,甚至个别企业已濒临崩溃,形势异常严峻。下面就影响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一点浅见。一、原因第一,政策性亏损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供销社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及时回笼,严重影响了供销社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性任务占用资金和政策性亏损占用资金难以收回得到补偿,占款利息由企业支付,造成企业负担更重。这是供销社企业的一个大包袱,严重地影响了供销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们就1998年度基层供销社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不仅发现了一些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而且深切感到基层社仍处于内外挑战的困难时期。冲出"沼泽地",实现供销社的振兴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状——困境之中的希望和亮点近年来,我县基层供销社遇到了多渠道竞争、购销资金紧缺、历史经济包袱沉重、企业大面积亏损等内外交困的严峻挑战,多数基层社处于"吃饭难"、"经营难"、"发展难"的窘境,但基层社职工历尽艰辛,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服务,使基层供销社逐步摆脱困境,步入了振兴与发展轨道。实施"改"字工程,困难企业出现转轨。1999年初,由一名县社副主任带队,到个别亏损严重的农场供销社,重点进驻"解剖",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九农场供销社的3个分销店、一个摊组、  相似文献   

6.
当前,供销社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亏损面大,亏损金额多。据安国市供销社调查,全市30个企业单位1993年有15个亏损,亏损金额177万元。去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虽然下降到18万元,但在16个亏损单位中有9个面临破产的边缘。为什么有些企业长期不能扭亏?一是经营机制不到位。有些企业领导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期望着优惠政策出台保饭碗,而没有意识到,改革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面对市场竞争束手无策,使企业长期失去生机和活力,造成企业亏损。二是盲目经营,大批量购进日用工业品。有的企业在不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刘淑勇以勇于改革、求新务实的创业精神,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活,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天地,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理顺改革思路谋求发展大业1993年,全县供销社经营业务萎缩,效益滑坡,60%企业发生亏损,人心思走。同年10月,刘淑勇走马上任时,没有就职演说,而是找老同志座谈,下基层调查研究,一个月跑遍了32个企业,190多个门店、柜组和车间,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找到了供销社困难与问题的症结。在党委扩大会议上,他与班子成员客  相似文献   

8.
目前,包袱大、负担重、效益低已成为供销社的顽症,而税赋高、资金紧又使供销社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此困难形势下,供销社如何生存和发展,永清县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复苏之路,这就是实施"内方外圆"战略,搞活供销经济。内方——深化内部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永清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3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6个,他们也曾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效益最好的1984年利税曾达到500多万元。1989年以来,由于市场疲软,棉花减产,企业后劲不足等原因,销售、利润几项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潜亏包袱越来越重。到1993年底企业仅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2800万元,而银行贷款高达6000万元,有潜亏包袱4660万元,30个企业中有26个亏损,1993年亏损额达249万元,全系统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新组建的县社领导班子没有吓倒,他们首先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全系统重新焕发  相似文献   

9.
自“七五”时期以来,四川省供销社实现的利润总额,在销售收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反而比“六五”时期下降了,1990年比1986年下降65.6%,企业亏损面由1986年的9.3%上升到1990年的26.9%,亏损金额为1.24亿元,比1986年增加36倍。供销社系统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除了近年市场疲软、政策调整和商品落价损失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资金效益低所致。因此,从改善供销社资金使用和管理入手,提高其运营  相似文献   

10.
供销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不要实现两个转变?如何实现两个转变?是摆在各级供销社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观点和想法。(一)我省供销社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在完善以科技为先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办具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特点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供销社特色的企业经营集团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以说,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前进了一步。但是,由于供销社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之中,无论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还是在经营机制上,都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这既是影响供销社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供销社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经济组织前进的一个主因。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是带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据统计,全省供销社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七五"期末为22.64亿元,年均4.5亿元;到1994年底统计,增长到46.94亿元,比"七五"期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十几年来,供销社搞了各种类型的服务,心血耗的不少,工作做的不少,成绩也很明显,但失误教训也在其中。归纳起来,存在三个跟不上和三个不适应。一是思想意识跟不上。首先,不能正确处理服务与效益的关系,把服务与效益对立起来,认为搞综合服务吃亏,不能立杆见影,甚至会影响企业效益。其次,认为搞服务是一头热,又出资金又出力,搞好了四处伸手;搞不好吃不了兜着走。另外,有的服务项目是政府要求搞的,不搞不好意思,不得不采取应付态度,搞搞形式走过场。二是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跟不上。几年来,多数供销社业务滑坡,经营亏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减弱,经营网点和设施不仅陈旧,而且多年失修,已经到了无法经营的状态;智力、科技投资逐年减少,培养造就科技人才几乎没有,搞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初冬时节,有机会到海南参加“2000年(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交易会期间了解到,海南省供销社在帮助农民搞活果菜运销方面做得很出色,几年来,海南省供销社系统每年组织运销果菜都不下20万吨,最多达30万吨,占全省反季节果菜总量的20~30%;就有些市县来说,几乎占了当地总产量的百分之百!瓜、菜农对此是十分满意的。几年来供销社的经济效益也是一年一个新台阶。难怪近几年在全国供销社系统连续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海南省供销社能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连续几年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初,五莲县松柏供销社应付社员股金173万元,利息42万元,本息共计215万元。由于该社经营困难,职工人心涣散,亏损额达300多万元,因此,社员闻风纷纷要求退股。为了扭转被动局面,1998年4月份,县联社果断调整了松柏供销社的领导班子,从县直公司选调了一名懂经营、善管理的同志到该社负责。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坚持"预防为主、努力化解"的工作方针,从搞活经营入手,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共兑付社员股金本息148万元,使股金本息比年初下降了70%,从而有效地化解了社员的股金风险。我们对松柏供销社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启示:启示之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效益,是防范和化解股金风险的根本途径。供销社是防范和化解股金风险的主体,只有自身有了效益,兑付社员股金才有资金来源。而经营不活,既会造成企业亏损,也会造成资金沉淀,形成风险。松柏供销社之所以能够尽快地化解股金风险,关键在于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们充分发挥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去年,滦县供销社把发展社办工业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工商并举、综合发展"的新格局。1993年,全县供销社系统累计投资879万元,新上工业项目11个,并已全部建成投产。去年,共完成工业产值600万元,实现利税51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4%和36%,工业企业利税占全系统利税总额的27%。一、分析形势,认识上位滦县供销社社办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形势逼迫下选择的一个突破口。近年来,供销社系统的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经营困难越来越大。1992年,全系统19个企业有8个亏损,亏损总额87.7万元;加上多年形成的各类经济包袱,累计挂帐544万元,积重难返,步履艰难。同时,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鼓舞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经营现状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时期,许多企业由于思想观念转换滞缓,经营无力,就我县供销社系统情况看,一是效益下滑。全系统1992年出现了经营性亏损,1993年全系统18个独立核算单位6个企业亏损,亏损面占企业总数的33.3%,县级有5个公司、2个厂子,只有3个公司没有出现亏损。1994年这种亏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5月帐面亏损金额为64606元,实际上还有许多应摊未摊没有列入。二是包袱沉重。1993年底,全系统挂在帐面的"三待"资金555.2万元,加之还没有及时清理出来的潜亏部分,全系统约有600万元的经济包袱。这些经济包袱,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政策性原因,而更多的是由于自身人为原因造成的。三是企业经营跳不出旧格局。经营范围狭窄,大多数企业没有突破原有经营范围,相反,有许多传统业务基本丢失;经营市场狭小,许多企业没有冲破经营小天地,仍被困扰在狭小的市场范围内;盲目经营,大多数企业无经营战略计划,碰到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业务;信息不  相似文献   

16.
"老蒋真行!"一年时间,把面临倒闭的级索供销社扭亏为盈,3年创利税92.5万元,1998年又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由于种种原因级索供销社到1994年底累计亏损69.6万元,历史包袱近百万元,蒋安玺受命于危难之时,1995年初走马上任后,向全体干部职工提出了"企业靠我们发展,我们靠企业生存"的响亮口号。向管理要效益蒋安玺认为,管理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针对供销社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他主持制订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9月,任太明同志从粮食局局长的岗位上调到县供销社任主任、党委书记。他思想解放.懂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硬是把一个困难重重、效益滑坡的企业.推进了先进行列。2001年.涉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考核中跨入第五.2002年跃入第三,2003年跻身第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明单位”,被省社表彰为“全县基层社无亏损先进单位”,被市社  相似文献   

18.
广平县城关供销社,是全县基层社中一个没有棉花,以日用工业品和饮食服务等综合经营为主的基层社。三年来,他们围绕市场内挖外拓,综合开发,使企业逐步走出低谷,迈上了一条稳步发展之路。城关供销社在改革前是县社系统的"老大难"单位。一是亏损多。91年底,县社对该社审计时已形成亏损140余万元。二是冗员多。当时全社在册干部职工107人,其中行管人员32人,副主任就有8人。三是遗留问题多。旧库存、挂帐资金达50余万元,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亏损严重,已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1992年以来,他们通过对责任制不断完善提高,内挖外拓,灵活经营,使企业逐步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一、精练队伍,消肿去冗。针对多年形成的人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文安县联社明确提出"两个效益一齐抓"的指导思想,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在为农服务中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起抓,不仅体现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而且对促进供销社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下面,结合我县供销社工作实际,就如何摆布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谈一下我们的认识。一、正确处理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  相似文献   

20.
(一)近两年来,供销社改革经历了从实行"四放开"到"社有民营"、"风险参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应当说这些改革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完善。通过改革,使社有资产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地注入了干部职工的资金,使供销社企业初步实现由负无限责任到企业、个人都负有限责任的过渡。因此,多数供销社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中决心大、行动快,并取得明显效果。首先,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认识到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解决资产悬空问题,是当前供销社争生存、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解决了部分企业领导"等、靠、要"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脚踏实地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供销社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