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源诅咒问题的存在,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变得更有针对性。减缓资源开采、保持不同行业多样化、成立自然资源基金都是行之有效的缓解资源诅咒,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结合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各省份的资源诅咒问题的产生、传导机制的经济解释、资源诅咒问题的量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然而,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认为,“资源诅咒”论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诅咒”指丰裕的自然资源减缓了经济增长的步伐,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反而慢于资源贫乏经济体.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概念模型,该模型由直接效应、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效应组成.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对传导机制进行定量分析,为破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绿色福利的核心要义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提升人类福利。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两大事实: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面临严重环境问题。本文基于三种空间权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绿色福利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自主创新有利于绿色福利提升,技术引进则不利于绿色福利提升;自然资源禀赋对绿色福利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存在“资源福音”到“资源诅咒”的转变;自主创新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引进与自然资源禀赋的交叉项对绿色福利具有正向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下列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共享绿色福利;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三是依据自然资源差异,不断调整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资源诅咒"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没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反而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范围内显著存在。我国应当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跳出资源陷阱,将自然资源变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福音而非诅咒。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的分析框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试图找到解除资源诅咒的路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面临资源诅咒,东部地区几乎不受资源诅咒影响。同时,文章还测算了解除资源诅咒的经济发展门槛值,测算结果表明,增加FDI能有效地缓解资源诅咒,而人力资本投资、R&D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源诅咒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资源诅咒"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中国省级层面也存在这种现象。本文即研究我国地区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资源诅咒"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就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然而,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认为",资源诅咒"论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巴西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禀赋最充裕的国家之一。文章从巴西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巴西经济的资源依赖特征,提出巴西已经出现了去工业化的征兆。在经历了数次外部冲击后,巴西政府深切认识到资源出口依赖型的驱动模式不能担负起巴西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这样的历史重任,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优化、建立资源基金、加大创新投入和促进技术创新,以摆脱资源依赖,减少资源诅咒效应对巴西经济的影响。这些举措也为巴西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10.
黄玲  裴潇  蒲志仲 《财会通讯》2014,(10):121-12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之一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观点,许多学者都展开了对"资源诅咒"假说的研究。本文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维度进行了梳理归纳,包括"资源诅咒"这一现象的存在性和传导机制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丰田,作为一个汽车王国里曾经的“神话”,如今正接受着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每个神话故事里,必然有个邪恶的诅咒存在。在“丰田神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诅咒隐藏其中?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旅游业重点是开发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旅游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笔者认为四川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成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学会用“生态旅游”和“城市旅游”两条腿走路。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旅游可行性分析后,提出了将21个中心城市分成东、中、西三部分进行梯级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先决条件。在区域发展的初期,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依托资源优势,通过资源的开采、加工、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在“路径依赖”等效应的作用下,使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了长期依赖自然资源推动的发展模式。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对区域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说"资源诅咒"往往表现为自然资源开发中区域经济层面的"资源地贫困"与微观经济层面的"采掘企业超额利润"同时存在的"财富悖论"现象.通过运用全部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度量资源丰度、用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来度量经济发展水平、使用2001年-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我国内部地区层面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资源开发收益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和政府区域层面的资源区与受益区之间的收益分配不公,是导致资源开发的财富悖论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资源禀赋、制度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的诅咒”经济现象的存在激起了人们关于其传导路径的讨论.本文研究发现,资源禀赋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通过弱化制度环境而产生.具体地,当地区资源越丰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较弱,企业寻租更为盛行,地方保护主义加重,且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滞后.由于制度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因资源富裕而引起的制度弱化降低了地区经济增长率.本文研究还表明,资源禀赋对制度环境的作用也影响了“荷兰病”、价格波动及资金误配等“资源的诅咒”其他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会计之友》2008,(9):F0002
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2月14日上午9点30分,山西省直工委召开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动员会”,会后行业党委立即行动,采取得力措施,做好为灾区捐款工作。一是鉴于两天时间完成捐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下发文件已来不及,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洪水高峰,洪涝给沿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人们无节制地耗费自然资源的结果,也是环境给社会的“回报”。要想减轻洪水、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就必须加强对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8.
葛鑫 《英才》2008,(5):74-74
金建杭给中国雅虎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带来了阿里文化”,而他们给自己定的2008年的目标是“把中国雅虎彻底变成阿里巴巴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深航水深     
李泽源吃下深航的这4年,是深航艰难民营化和去国有企业病的4年。只可惜,志不在航空业的李泽源,再次应验了航空业“非公诅咒”的宿命。  相似文献   

20.
《山东企业管理》2012,(12):71-71
自然资源赋予了鄂尔多斯致富的捷径,但它却不是造富的“永动机”,毕竟稀缺的资源终将面临枯竭的一日,只有在此之前探寻下一座“金矿”才可能让昔日繁华之景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