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8,(5):18-19
2008年5月6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贯彻省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六大联动”、实现“六大提升”,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举措。《意见》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宁波实际,明确了今后几年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2010年,余姚市委市政府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余姚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泗门卫星城市建设试点等机遇,以“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社会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六大行动计划”,努力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既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稳步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基本实现平稳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深化实施以来,我市重点工程根据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努力适应宏观调控形势,极力突破困局,扎实稳步推进以“五大百亿”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建设,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努力开创浙江社会发展新局面,就要将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浙江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所要求的实现“六个更加”和“六个新突破”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政府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能力,立足于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致力于全面落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03年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宁波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六大联动”和建设“平安宁波”、文化大市、法治宁波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宁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的治本之策,必将为平安、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可见,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将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惠及全体国民,要让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奋斗目标,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发展的必然。现在,我们已经站在迈向这一目标的新起点上。全市各级一定要面向未来,坚定信心,强化合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权 《走向世界》2012,(33):22-23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4.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质量好、民生服务好、城乡环境好、社会和谐好”的“四好发展目标”,是宁海县全面“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的重要行动指南。根据市党代会精神总体要求,宁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弘扬“三思三创”精神,着力实施“六大行动”,加快构筑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王久宗 《唐山经济》2006,(12):6-7,11
今后五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强县、创建和谐玉田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产业富县、环境立县”四大战略,建强“四大基地”(京津唐绿色食品供应基地、钢铁深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机械制造及零部件加工基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玉田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新玉田。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此,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毫不动摇地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将共享理念有机融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丛刊》2007,(4):4-8,25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六大联动”,扎实推进“六大提升”,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速度稳中有升,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社会发展稳定有序,民生环境持续改善,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12,(5):26-33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实施“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和“六个加快”战略中,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和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02,(12):24-29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目标,令人振奋,立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尽管这个词国人已经谈了二十多年,它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但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实有新的内涵,它使“小康”有了新境界。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尽管“全面小康”标志着生活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