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2008越来越近,奥运营销也是如火如荼。对企业来讲,体育营销是烧钱的大事,甚至有点像赌博。而把“宝”押在哪里是获得传播效果与成功的关键,相信很多企业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并想抓住这个绝佳机会。一般来说,奥运营销可以把点放在运动员、广告诉求,或是奥运精神等等上,那么,这几 相似文献
2.
3.
李光斗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4,(12):53-56
<正> 事件营销强大的传播势能,已日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中国企业在事件营销上的战略把握与操作技巧也日趋成熟。2004年,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领域频掀高潮,雅典奥运会营销更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成为企业高效提升品牌传播的难得时机。这其中"金六福奥运会添福—奥运会全接触营销"表现更为突出,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影响力都得以显著提升。同样的契机、同样的事件,有不同的运用、效果也大为不同,关键在于金六福不但把握住了奥运会商机,更把握住了品牌机遇。 相似文献
4.
奥运营销的“青啤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会的大环境为中国体育营销的兴起,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的跑道上也开始了"加速快跑"。2004年,联想代表中国企业第一次跨进国际奥林匹克TOP阵营。此后,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伊利等业内龙头企业相继成为2008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或赞助商,带动了国内企业"大盘崛起"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体育营销尤其是奥运营销的火爆,赞助营销与埋伏营销的抗衡问题日益突出。赞助营销犹如"豪华大餐"——体面、品种齐全,但为此需支付昂贵的费用;所谓"埋伏营销"是指非赞助者通过各种营销传播活动,使消费者误以为他们是奥运会或其他大事件的赞助商。通过混淆视听,达到宣传自身 相似文献
6.
8.
2008年8月8日,还有一年,北京奥运已然进入倒计时。
奥运,作为体育营销的顶级平台,对于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各种体育赛事的赞助活动,使得企业在奥运营销上初具经验。然而,奥运在中国召开,却又是前所未有盛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畅游奥运这一世界性平台犹未可知。
对于奥运赞助商来说,筹备奥运营销的已有数年,步入了最后一年的收网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奥运赞助商身份来挖掘商机,如何在传播、终端上统筹并进,如何在经历了数年的播种之后收获品牌或市场效益的果实,是每一个赞助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对于非奥运赞助企业来说,奥运所助推的消费动力已经体现,也正是企业发力的时机。然而,奥运知识产权和反隐性市场的大门,也在徐徐关闭。无论实力型企业抑或草根企业,都在寻找市场的空隙,寻找合理合法的机会接近奥运。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争夺“前奥运”市场》专题,以企业在奥运前夕的营销案例入手,希望为广告主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眼瞅着2008奥运会就要在咱们中国举行了,如何嫁接利用全民高涨的体育浪潮就成了企业所必须考虑的事情,放眼望去,未来两年最有效的营销传播平台就是体育。一旦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推广传播机会,要知道:当人们的目光都集中一个地带,而你在这个地带出现了,你付出的成本将是最低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奥运的临近,众多广告主纷纷扎堆体育营销,巨资购买赞助商“门票”、搭奥运顺风车,各种品牌的体育营销类广告铺天盖地。而与庞大的广告投放数量相比,广告新意略显欠缺,简单粗糙的体育营销类广告正在挑战消费者审美疲劳的极限轮番轰炸只能让人腻烦,同质化现象更令人避之而不及,长此以往营销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体育营销概念被轮番热炒的今天,是随波逐流还是以差异化手段应对,互联网恰恰为日益激烈的体育营销“红海”找到了“蓝海”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奥运的临近,众多广告主纷纷扎堆体育营销,巨资购买赞助商“门票”,搭奥运顺风车,各种品牌的体育营销类广告铺天盖地。而与庞大的广告投放数量相比,广告新意略显欠缺,简单粗糙的体育营销类广告正在挑战消费者审美疲劳的极限:轮番轰炸只能让人腻烦,同质化现象更令人避之而不及,长此以往营销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3.
2008北京奥运会进入一周年倒计时,网络营销战火不断升级.网络“奥运报道联盟”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后奥运营销的讨论也许可以从奥运营销开始,探究几年来奥运营销的点和面,琢磨这些点和面在未来的演化和发展,否则讨论营销就好了,不必说“后”奥运营销。但是,后奥运营销的另一个含义也值得注意,也许后奥运营销就是指奥运后的营销,也就是把奥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事件,看奥运后的经济与企业营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奥运举办的前后,陕西电视台将进行一种差异化的营销思路,推出一系列包含奥运概念和奥运元素的节目,将各个媒体的收视人群最大限度的维护好。同时作为企业来说。也应该考虑追求较低成本的差异化传播策略。不按照规定出牌,最终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可以理解,随着奥运最后一周年倒计时的临近,中国企业在如何介入和把握奥运营销上,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热情,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可移用文艺学上一著名概念“影响的焦虑”来解释:一方面,企业为奥运营销大潮所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逐渐成为了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于是,怎样最有效的利用奥运,是企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奥运营销”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企业进行“奥运营销”的意义,提出了企业发展“奥运营销”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