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胡舜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F0002-F0002
时光荏苒,抹不去的是青春岁月里最值得骄傲的记忆;落笔成绪,留下来的是万千感慨的“财苑”情怀。2008年12月23日,郭代模教授携夫人杨舜娥女士来到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与部分教师座谈。 相似文献
3.
4.
如何把握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调研时强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生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们把这一提法称之为“习近平常态”(Pinormal)。“习近平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3):F0002-F0002
2007年5月21日与22日晚上,在我院大学生活动中心第二报告厅内,我国著名证券专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先后为全院师生奉上了两场十分精彩的学术讲座。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近几年已持续递减,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然较大。国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战略上的调整和发展都是使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8.
何晖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2-23
中国经济在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现实以及未来的经济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担忧。诸如就业问题、三农问题、金融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等。因此,对中国在未来近15年内经济发展维持在7%以上的高速度持谨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9.
10.
刘霞辉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4):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政权和一套新的国家发展方式的确立,赶超成为近代中国所追求的梦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赶超是以牺牲个人福利的提高及扭曲经济运行机制为代价的,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就成为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中国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经济赶超中不断创出奇迹,全社会福利状况大幅改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改革对社会福利改进效应明显,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赢,使赶超进程得以延续。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但近年来的外部冲击已经直指资源扭曲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机制。新的增长机制必须从政府目标转型开始,消除扭曲、歧视和过多占用资源等行为,政府激励企业创新,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屡经波折。文章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异常发展阶段、改革阶段与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阶段,分析了6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这个世界对中国是如此的痴迷,一方面垂涎其市场,另一方面又畏惧其实力的不断上升。他们在之间不断摇摆,并且这种欣悦之情目前有脱离现实之虞。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为清醒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从经济角度看,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直接见面,对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对于整个社会的决策程序和民主化也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在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信息接收渠道更加多元的情况下,信息化对于决策的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月1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树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建人先生应邀到广西财经学院作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学术报告。唐拥军副院长出席报告会并代表学院向陆建人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相似文献
17.
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界定与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保平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22(6)
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观点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30年增长奇迹"进行了描述,界定了"中国奇迹"的内涵和特征,运用转型理论和增长理论对中国"30年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持续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千上万的外来民工南下广东,而在今年夏天,“珠三角”令人意外地出现了大面积用工短缺。深圳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秋声说,人不知到哪里去了,几乎每个台资厂都在喊缺工,普遍缺工率在30%~40%左右,一些企业生产线开工不足,订单也不敢接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