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长期来所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基本矛盾,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其突破口仍然在于发展“集体经济”。而集体化之路又必然要以“仿股制”企业“农联”为载体来实现。通过一系列的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改组和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以及“农联”自身治理结构和相关体制变革的设计,可以构建旨在促进乡村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农村产业化、市场化,建立现代新型农村为最终目的的“农联”模式。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力低的情况下对“三农”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日益激化,目前这种土地制度只能起到农民“温饱”的保障作用,并不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三农”的根本出路必然还是“仿股制”下的集体经济,而“农联”模式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两个飞跃”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所指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要求,笔者结合家乡实际情况,浅谈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徐涛 《经济师》2006,(11):230-231
文章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背景——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农村剩余明显锐减,内需不足出发,提出应该将农村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定位提高到与城市相等的水平上来;之后又从供给层面提出进行农业产业化,差异化,对提高农村购买力提出的建议;从需求方面提出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消费市场,升级农民消费结构等建议;最后阐述了经济建设应该与其它系统的建设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建设"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载体,通过载体建设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载体建设应围绕"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教育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四位一体的整体框架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以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由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联合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模式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1~12日在郑州大学举行。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及党和政府部门等40多个单位约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现述要如下。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同时更是加快龙海发展,主动融入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繁重的历史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培养民主意识等,这些对建设新农村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立法,完善法制;在登记注册、税收、资金、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按照单品种建立合作组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放宽服务范围,允许协会开展经济活动;在协会的发展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在发展思路上,要有新突破;顺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与国际同类组织接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经济师》2008,(7):60-60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承载能力下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严重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基于生态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法治为主体依托的发展模式,是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探索是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大理模式"的内涵及其成效,评析了"大理模式"的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和改造"大理模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力的产业支撑。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研究新农村发展模式,并通过对资阳市新华村发展条件的分析,得出新华村应采用“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村庄发展的根源去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方向,认为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完成从"输血"到"造血"模式的转变,将提高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规划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及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要遵循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浙江省湖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归结为“湖州模式”.阐明了“湖州模式”所依赖的发展路径,并针对“湖州模式”指出了有待完善和解决的新问题,这将为我国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大理州探索出了以"扶贫、脱贫"为主线的"抓两头促中间"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欧志文 《经济师》2007,(5):189-19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营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孵化器;是提升农民文明水平,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司+农户"经济组织模式的违约行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重要的组织模式之一,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双方主体均存在大量的违约现象.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公司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契约的形式,并重点对缔约环境及违约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为例,分析环境现状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乡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等。因此,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制定正确的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从兴城市南大山乡新民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