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河北省2007—2013年地区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内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及其大小。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技术创新存在正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存量等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起到促进作用而贡献度较小,本地企业类型虽然表现出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本存量要素在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方面,贡献度大大高于其他要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省存在集聚效应,尤其以漳州、福州、莆田等沿海地区最突出,厦门比上述地区差些;内地以南平比较突出;外商直接投资在工业和农业部门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工业中又以缝纫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较为突出,而在第三产业的行业则不存在集聚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1-2010年安徽省1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成本和城市开放桓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影响;商业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中国,人力资源、人均收入同外商直接投资成正相关,效率工资同外商直接投资成负相关,其中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基础设施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影响.说明外商在决定是否向中国投资时关注的是软环境因素(如人才状况、市场潜力、劳动生产率等),而不是硬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西部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东、西部地区各11个省、市、自治区为对象,采用近十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比较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FD I、人均GDP、职工人均工资、市场开放度、劳动力素质五个因素为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重要的影响因素;滞后一期的FD I、滞后一期的GDP和政策因素是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重要的区位决定因素。本文的分析结果为东部地区保持自身优势、西部地区逐渐缩小差距的政策导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但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和资金的复合体,其对就业的促进机制是各不相同的.本文具体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效应与技术效应对就业的不同作用机制,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FDI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渤海地区主要的22个城市为代表,选取可能影响FDI的20个变量,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是:城市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规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物流水平、城市的繁荣程度、交通和通讯设施、教育水平、劳动成本、产业的关联效应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互动合作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两类:合作前示范效应因素与合作后联结效应因素.采用快消品行业外资企业的市场终端作为样本,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示范效应因素和联结效应因素具有互为前后、互为影响的关系,其中外商密切关注的认知度、中方股东机会主义行为、专用性资产、前期投入风险等因素对两者合作程度影响显著,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最后给出了双方企业互动合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市场活跃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正效应,但并不对技术市场活跃度有积极作用;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全样本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分样本检验显示高活跃度的技术市场对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正影响;国内资本中民营资本对技术市场活跃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分时段检验显示,无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对技术市场活跃度的影响逐渐变得积极有效,对技术开发与利用显得越来越迫切。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市场活跃度的积极作用,以及发挥技术市场活跃度在新常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极大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组织,此时,整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观是对其时代理想的表述,它是战国时期人的生存面临全面而深刻危机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解家,诸如庄周后学、郭象、成玄荚,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自然观虽源于庄子,但不止于庄子,而表述了各自时代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及方法论的角度看、管理思维方式就是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着人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的范式。自20世纪中叶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或称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球,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创造着新的产业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一时代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与这一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相对应的,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体现出向系统性,开放性的转变,也体现出优化思维与非优化思维,精确性思维与模糊性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校报是高校的机关报。校报新闻宣传工作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发挥校报的新闻宣传作用,应加强对校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思路,整合资源,充实内涵,突出特色,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充分发挥校报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导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必须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使固定资产更新加快。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仍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快固定资产折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走势主要有:高等教育事业目标规模呈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呈更加多样化,体制改革向加强宏观严管、微观放活方向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与国外教育交流合作由"单向"为主向"双向合作"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更加协调均衡并向中西部倾斜,更加重视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的支持,教育经费投入多元化和管理更趋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汽车零部件企业专利信息的特点,研究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检索技术中的需求表征方法和匹配模型来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信息获取后,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检验一致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某企业的专利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企业专利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在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问题的探讨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93年的探索。执政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解决了如何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认为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