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困绕中国发展。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依然存在区域不协调问题。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是4倍多,省内发达地区与山区之间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广东整体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并没有消解区域差距,反而在要素资源分布、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方面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间的差距。本研究以广东为案例,期望从生态文明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欠发展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加生态文明内涵。将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其中关于广东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走过的弯路,以及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思路,期望能对全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工业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国防工业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应该继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东、中、西部3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要求。有鉴于此,党和国家及时做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而对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也进行了战略导向,本文对此展开了科学论证:中部地区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进程;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面向国内外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竞争力;必须大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构筑全新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必须大力加快工业化发展的现实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进步;必须大力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按照中央决策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才能跟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步伐。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 2 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 ,认为收入差距拉大和收入均等均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 ,因此 ,缩小收入差距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需要20年时间。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过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两大差距又集中表现在我国的最不发达地区——西部农村。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西部农村就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西部农村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遇到比东部和中部农村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是构成影响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张红霞教授撰写的《对外贸易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从对外贸易差异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判断我国不同地区外贸发展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发展走向和今后外贸发展的着力点提供决策参考。该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法全面且细致,是一部探索外贸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关注小康问题最难于回避的是社会差距问题。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的新阶段,如何防止由于社会差距的原因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忽视社会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忽略地区差距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刻影响,那么中国社会的小康目标将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因此,客观地分析并适时地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我们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性觉醒。  相似文献   

8.
黎斌 《经济导刊》2009,(9):58-59
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各经济区域进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人实践,也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系统工程。对于正在面临战略转型期的西部省份来说,要想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超出常规的进行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指导。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体制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0.
梯次移民:协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深渭 《经济地理》2005,25(2):180-184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完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关键。我国各区域之间不协调的根本之处在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扩大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在增加,但相对数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人口的基数过大。当前要保持各区域之间协调的根本点在于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尽力保持各区域之间的差距不再进一步扩大,并努力创造条件,缩小差距。合理、稳妥、有效地减少农民人口,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梯次移民"。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目前我国深层很多棘手的问题,都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造成的。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正处于攻坚和深化的阶段,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特征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空间格局中巨大的地区差距已经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对地区差距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才能正视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与“协调”。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中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已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得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目标:收入差距方面,基尼系数小于0.3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3倍;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方面,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覆盖面达80%以上。今后的发展对策:第一,重视城乡间和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消除居民收入差距中的非规范因素,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二,加大对低收入者的扶持力度,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第三,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杜萌 《发展研究》2014,(10):87-8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整体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十八大"更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上日程。但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但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可能带来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汤子琼 《经济师》2004,(4):114-1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 ,要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西部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认为要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国企改革、就业压力、农民收入等几个方面去认识加快西部地区私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柳 《经济与管理》2008,22(7):83-87
促进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在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以加快中西部发展而不妨碍东部发展为主要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必须着力的重点任务 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二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结构,二三是区域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对于广东来讲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也是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途径,即通过这个路径来提升珠三角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涛 《经济师》2006,(8):8-9
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然而,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城乡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了,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将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永国 《经济论坛》2004,(6):108-10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建设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反映在农村。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的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等等。  相似文献   

20.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四维视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健  程瑞 《当代财经》2005,(2):97-100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现实选择。在这一战略框架内形成的西部开发、中部“隆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新的联动关系,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