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确立了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两大板块四个层次"的区域发展思路.茂名市发展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重化工业,不仅符合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符合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要求,而且顺应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加快茂名产业优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最大动力,是把茂名打造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擎.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贸视角的广西产业竞争力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外贸易的分析入手,对广西现阶段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广西现阶段的工业发展现状及环北部湾区域发展趋势,论证重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水平的必然选择,分析广西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融支持西部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区域经济和金融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伴随着金融业的繁荣与不断扩张,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亦逐步增强.但与此同时,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高碳化"产业结构却与其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式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方式,已严重影响到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要走低碳化的绿色发展道路,就必须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碳金融.  相似文献   

4.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同城效应"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都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表现,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分析城市化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来源,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寻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分析发现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动力机制,二者相互推动,共同促进着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为适应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中心城区的改造和提升,创新发展模式,再造符合区域整体定位的新城市中心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新城市中心就是特定的中心城区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下,为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开发功能单一、建筑分散无序的情况,开始强调功能区完整,即发展城市综合体,通过居住、办公、商务、出行等各类功能符合相互作用,并使其互为价值链的发展模式.它不仅仅是城市中心的更新,更是城市功能的创新,涵盖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更彰显功能优势.能否成为新城市中心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区自身条件.在建设途径上,以土地高效开发利用为前提,以新商业中心的建构为突破口,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整体开发运营,以现代创智产业为新增长点,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为衡量新城市中心的目标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者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在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渝东北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新的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个区域,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是重庆市产业发展最为薄弱、就业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其产业发展水平及空间布局状况对于重庆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该区域的中心城市万州为例展开研究,在对其产业布局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万州产业空间布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产业簇群与城市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竞争力是一种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有关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背景、概念以及近年来城市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动态,并将产业簇群理论与城市竞争力理论相结合,阐明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应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并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举办的1995中国宏观经济研讨会最强烈的呼声是鼓励有效投资——培养新经济增长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激发点是什么呢?一种解答是“重化工业化”。1978年以前,出于计划经济的特性,重工业投资成为经济发展主推动力;1982—1992年,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轻工业超重工业变成经济增长率的“加速器”;1992年以后,重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再度崛起,增长速度超过轻工业。此种变化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重化工业化引发的投资倾斜直接对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产生影响。一种解答是“居民消费产业”。目前居民储蓄高达3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油气资源开发视角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资源诅咒"特征.作者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在分析西部地区资源状况、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形成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为目标,设计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战略以及矿权、税费与用地制度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石化产业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就石化产业来说,南京都市圈的各城市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本文根据石化产业的行业分类首先分析了各城市石化产业的行业优势与劣势,认为南京市在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扬州市在中间品化工上具有优势,镇江市在医药化工上具有优势,安徽省的滁州、芜湖和马鞍山等三个城市仅仅在一些次要的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文章最后对南京都市圈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型,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和空间载体,我国城市发展所积累的一系列问题,矛盾、冲突被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调整更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长期被推崇的"中国模式"也受到了多方质疑.因此,可以说,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经济,通过新一代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及其市场竞争优势的培育,让城市成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推动都市经济圈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又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建设,抢抓机遇,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将为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新区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科技进步的依托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它代表着未来产业资源配置的方向.区域内产业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单个企业的效益,而且对整个产业链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起着制约效应.本文在分析郑州市高新区产业布局现状基础上,基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勾画了郑州市高新区未来产业布局的框架,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说是跨国公司促进了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新加坡的石油化工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政策、跨国石化公司的全球布局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对裕廊石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新加坡发展产业的经验,并提出了对中国引进外资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边缘区域是指处于行政区交界地带的城市、农村地区.由于行政区域划分、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导致这些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经济活动的成本较大,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省会中心城市.发展边缘区域的经济,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主动融人区域经济大循环,在边缘地带形成统一的产业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边缘区域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区域发展战略思路上发生的重要布局和走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全球竞争视野下东部地区经济与产业率先转型;二是腾笼换鸟,以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产业的空心化;三是绿色突围,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生态化;四是强调区域特色与优势形成经济增长的竞争力;五是强调关键亮点的带动,由点到到面。在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新一轮区域合作与发展将由"点对点"、城市与城市、以增长极为核心的"集化发展"向"泛化发展"延伸,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区域合作,同时也对行政区划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行政规划需要转变战略使命,实现"大交通、大生态、大融合",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出现新的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并形成新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融于"一带一路"城市发展中,新型城镇化在中国中西部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区域联动得到较大的发展,飞地经济也有可能成为跨区域合作行之有效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为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平台,要求行政管理做出相应变革,各地区在明确本地功能定位的同时,更要融入"一带一路"整体格局,打破行政管理藩篱,善借他山之石,形成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