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学军 《黑河学刊》2010,(10):41-42,94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因其多样化的形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文学艺术的特征与功能,旨在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强其观赏性与艺术性,丰富旅游者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的概念性定义,在此过程中,旅游与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从旅游者的审美角度,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影响角度以及社会旅游及审美公平的角度就如何提升旅游幸福感提出了建议。旨在能够分别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社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启芬  陆然 《魅力中国》2014,(9):246-248
旅游发展离不开导游人员的参与,导游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的纽带,旅游者通过导游来了解旅游地,导游通过自己的服务引导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审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根据文化构成的形式和特征因子,民族文化主要分为“外显型”文化和“内隐型”文化。其中“外显型”文化主要包括: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族语言以及民族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化艺术等,这也正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利用的重点部分。本文基于导游的视角来研究贵州省西线旅游中民族文化展示的现状,分析展示的不足,提出通过导游人员、民族地区居民和新型农家乐几个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深层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国冠 《魅力中国》2011,(7):201-201
长期以来,各地区发展旅游业,一直是以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因此,旅游自然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可以增加其经济收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然而同时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旅游者,是因为他想要获得文化娱乐与精神审美的享受。一个地区为游客提供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所提供的食品、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业与其他经济产业比较,文化性是其本质特征。人们的旅游活动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再从旅游者所消费的旅游产品看,文化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名胜古迹之所以是旅游产品,就在于它们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俗风情、时尚趋势等文化内涵。自然风光成为旅游消费品,也并非由于其自然特性,而是透过其自然形态所显现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文化空间,构成旅游产品的高品位和高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旅游者的旅游目的进行分析,认为旅游者要真正达到旅游目的还需要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情景交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提出了情景化旅游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情景化旅游对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决策者的影响,以实际例子说明了如何开展情景化旅游以及如何利用人们的情景化旅游的需求来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与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内核,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离不开文化的包装,它的竞争核心力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景观方面的物化,而且重视民族文化在旅游产品的设施、服务等要素中的体现,强调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整体上的地域文化体验,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和具体的民族文化景观及渗透在设施、服务中的民族文化审美来吸引旅游者.  相似文献   

9.
名人效应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名人文化也是激起人们产生外出旅游欲望的内驱动力之一。崇拜名人及文化审美是旅游者高层次的文化需求。长江新闻家园旅游区内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极高,旅游价值极大。特别文物古迹众多,但未能找到名人文化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切合点,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掘。笔者通过参与《长江新闻家园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对以范长江新闻名人效应带动下的长江新闻家园旅游区的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契机,桂林有必要大力发展低碳旅游,进而构建低碳旅游城市。基于旅游者视角分析认为,赴桂旅游者对低碳旅游认可度较高,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饮食、住宿、休闲等行为均具有低碳特点;而构建障碍主要集中于旅游交通与旅游者的舒适体验追求。但总体而言,可行性大于障碍性,桂林具备低碳旅游城市构建条件。从旅游者角度考虑,桂林应通过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识、行为提升模式和旅游企业低碳旅游环境营造模式,构建低碳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活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成果,从国内旅游者的视角,分析了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增加游客幸福感,提高旅游质量的对策:完善休闲公共服务,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环保出行、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为了开阔视野、放开胸怀、兼收并蓄,是为了将田野看作书斋,将自然作为卷轴……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自然界中的景物是客观存在的,其美的特征也不会逝去,但是旅游者往往会因为各自审美条件的不同而时客观存在的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如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旅游者受自身性格、气质、心理的影响;旅游者文化艺术修养的差异等条件都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地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效果.通过对旅游者的审美条件与审美效果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使旅游工作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阐明旅游者所能看到的不同景观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帮助我们正确引导旅游者如何观赏才能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阐述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郴州地方戏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郴州福寿文化、山水文化为依托,发展地方戏曲旅游,以适应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丰富郴州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时应遵循个性化、整体化、保护与创新相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原则,并提出了五点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历史遗存丰富,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在应用RMP理论梳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者消费偏好和影响旅游者消费文化旅游产品的因素,从而提出开发遗产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等对策,促进河西走廊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休闲旅游是当今最有热度的旅游方式,它通过文化的媒介、休闲、慢下来的旅游方式,让旅游者满足精神的需求。文章以休闲旅游的热度为基础,分析了南京与《红楼梦》有关的旅游资源,并总结了《红楼梦》中的休闲元素,提出了以建筑文化还原场景、人物情节充实内涵、饮食文化突出特色、服饰文化塑造形象、书画曲艺提升品质的南京红学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项目逐渐兴起,其中的一种形式——高校旅游也渐渐成为社会大众青睐的一种旅游。 西安高校旅游开发现状堪忧 高校旅游以其独特性日渐进入我国旅游市场。例如北京的清华、北大早已是京城旅游热点,不仅宣传了高校教育,也宣传了校园文化。相较于我国其它各地高校旅游的蓬勃发展,西安此处仍未有所举动。据了解,迄今为止,西安旅游市场仍未推出一项高校旅游产品。接待游客的旅行社一般是应旅游者要求临时与某个高校联系参观游览事宜。而高校这一方,只有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社团旅游学社推出了针对师大学生的“校园景点一日游”。整个西安高校旅游市场一片空白。西安已具备开发高校旅游的基础,应该及早填补此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乡村旅游提升品质所面临的机遇与必要性入手,分析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大连市乡村旅游提升品质的四个重点,包括产品品质提升、服务品质提升、管理品质和环境品质提升,并结合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对策建议。该研究有助于解决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旅游者的美好需求,提升大连乡村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18.
潘善环 《魅力中国》2013,(10):26-27
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导游员作为旅游者旅游全程最为贴心的服务员。在旅游者旅游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扮演着旅游者的直接审美对象、旅游审美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和旅游审美活动的主要协调者等重要的美学角色。导游员要从科学认识导游职责、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加强导游技能学习、加强审美心理研究等方面提高美学素养,塑造仪表美、心灵美和风度美。  相似文献   

19.
贺婧  陈燕 《辽宁经济》2006,(9):56-57
区域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地区旅游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塑造。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设计出合理而有新意的区域旅游形象才能使旅游者对旅游地印象深刻,因而引发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emma 《中国西部》2012,(7):132-133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拥有魅力无穷且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自然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四川藏区有着不同于中国其它藏区的特点:四川藏区各民族情感交融、文化厚重,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集藏羌文化、游牧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特色。四川藏区在良好的本土环境资源上,通过巧妙规划设计、精心建设培育,打造出一批世界级的优季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