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1812年战争结果和美国内战爆发原因分析、探究二者的内在关系,论证1812年战争是美国内战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局部性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在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而加剧了南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的“三农问题”。这一具有美国特色的“三农问题”在南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其最终解决仍主要得益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完成。  相似文献   

3.
这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使人们又重新审视美国金融监管系统,一个被吹捧成近乎完美的金融体系,为什么突然爆发危机?美国是否也是个有法不依的社会还是法制不健全?通过对美国金融监管机制的分析,并对许多美国金融立法进行讨论,我们看到是美国监管体系的漏洞和华尔街的投机行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民币汇率、贸易争端问题是影响中美经济合作的主要矛盾之一。美国试图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单边制裁,不仅与GATT和WTO的规定不符,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极有可能导致冲突的激化。美国政府应当通过磋商来鼓励中国改善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加强对美国出口企业的扶持等。发展中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问题,不会因为国外的制裁而改变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包括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5.
费金华 《新智慧》2004,(9B):52-53
安然事件爆发后,世通、在线时代华纳等恶性财务欺诈案件接踵而至。一向以详尽、复杂而称的美国会计准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指责。安然事件一爆发,安然公司的审计师安达信就发表声明,指责现有会计准则过于偏重技术,导致形式重于实质,需要重新反思。当时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联合发表声明,认为需要改进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于是展开了一场以原则导向还是以规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润4610亿元,同比增34%,各银行年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了20%。如此良好的业绩,为什么银行股价还会相继跌破一年来最低价?答案只有一个,市场担心银行的业绩不可持续,股民担心金融体系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由于国内融资的90%左右通过银行体系,银行的风险就决定了金融的风险。而银行体系的主要风险,就来自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信贷风险。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无不与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信贷风险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7月以来,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风险不断显现,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并通过其衍生产品链条将风险逐次传递给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我国银行业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将来银行业结构的变化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文文 《全国商情》2009,(10):69-70
2008年美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有关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学者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地缘政治来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得出了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美国推行石油和美元霸权的结论.美国放松对金融的监管、新的科技革命难以诞生、金融过度创新、金融危机迅速向全世界传播的根源都是美国的石油和美元霸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改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强国际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9.
张媔 《全国商情》2012,(8):90-91
目前,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虽然表面平息,但引起的全球经济和政治矛盾并没得到真正解决,相反,这次首先在美国金融界爆发的危机比以往任何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深刻。自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表示出极大关注。本文对2008年以后学界对经济危机根源的解读进行概括和分析,并回顾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及当前学者的发展,最后,提出对经济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商务活动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美国是主要经济合作和贸易伙伴,但在价值现、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两国存在明显不同并由此产生各种冲突。本文通过探索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并进而分析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美商务行为差异,指出了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林奇法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林奇堡的“人民法庭”“自行执法”开创的一种执法形式。然而 ,此后它的泛滥和蜕变败坏了美国的民主与法制。今天追思林奇法历史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飘》以美国内战为巨幅历史背景,描写了战争给南方的社会生活和个体心理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运用反讽的叙事策略,采取现代解构主义的超前姿态,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和妇女观、种族观,显示了作家深遂的思想和对普遍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不仅消耗大量稀缺的经济资源,而且对人类生命和社会财富造成严重破坏,战争经济成本问题历来引人关注。研究战争经济成本,预测战争的经济风险,对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战争经济成本的概念,分别从战争经济投入、战争经济损失、战争人力资本损失、战争后续成本四个方面探讨战争经济成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Long-term unemployment plagued the American economy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stigma of a long unemployment spell made reentering employment difficult even during the brisk economic recovery, which lead to unemployment hysteresis and persistently high joblessness. Unemployment figures disaggregated by duration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hysteresis for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the long-term unemployed were less likely to return to gainful employment until the war.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Beveridge Curve, I find that hysteresis was a significant problem during the 1930s, but that the essentially unlimited labor demand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provided jobs even to the long-term unemployed. As a result, labor market conditions in the 1950s resembled those of the 1920s prior to the Depression and so the labor market scar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were healed.  相似文献   

15.
票据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自然也可以以代理方式为之。民法上有关代理制度的规则一般也都可以适用于票据代理行为。但由于民法与商事法的立法旨趣各有侧重,为促进票据流通、保障交易安全,票据代理不能照搬民法上关于代理制度的规定。票据的无权代理是票据代理中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与民法上的无权代理区别很大,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对于票据的无权代理中是否应当赋予本人以追认权,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例与英美法系国家之立法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描述当前中美关系时引入"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把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归因于新兴大国对守成国的挑战,由此推论日益崛起的中国与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爆发战争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仔细研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双方战争的叙述,会发现将雅典与斯巴达类比中国与美国,有明显的削足适履之嫌。"修昔底德陷阱"实质上是艾利森对修昔底德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陷阱--"艾利森陷阱"。其谬误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不是雅典力量的壮大,而是雅典的过度扩张政策和实践;权力格局变化不是战争爆发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中美之间和雅典斯巴达之间也不具有相似性。伯罗奔尼撒战争对中美外交的启示在于:坚持和平崛起;妥善处理守成国面对崛起国的恐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总结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角度,阐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对和平时代来临的积极作用。人类应当谋求世界永久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应面向和平与发展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随着美国东亚冷战战略的终结,在美国的压力下东亚各国逐步放开对经济的约束,出现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快速自由化。但东亚新旧制度以及新旧环境并存,历史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引发1998年席卷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冷战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东亚经济的主导者开始变化,美国在东亚经济中出现被边缘化趋势,多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9.
时光飞驰,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峥嵘岁月。这90年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此期间,伴随着同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渡过了90年的风风雨雨,亲历了90年的浮沉变换。回顾与展望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关系的变化,使我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