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玮 《经济论坛》2003,(14):20-21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要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畅通,需要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中央银行)、中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和客体(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引导货币政策影响总产出和宏观经济运行。然而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近几年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在央行与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在货币市场各交易主体之间的传导作用在不断加强。特别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同业…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我国当前以信用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对货币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本文对我国信道渠道阻塞的原因从货币政策的传导环境、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需要探讨的是,中央银行调控的政策意图如何有效地传导并实现货币,信货的预期调控目标,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无法有效传导的表现,分析了传导机制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央行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达的货币市场和有效的金融机制基础上,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汇率、非货币资产和信贷传播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本文重点通过对利率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说明中国由于利率管制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体经济,进而对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现实地进行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调控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但伴随而来的是失业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负增长,通货紧缩等。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自1998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的政策手段干预宏观经济,但其效果不十分明显,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却以每年大约一个百分点下降,货币政策效用出现了递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微…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是当代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通过经济转型条件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和变迁,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畅通,本文从微观主体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面临名义零利率约束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为新的货币政策手段,系统研究非常规货币政蓉的传导机理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系统讨论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传导渠道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机制,为深入研究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方式和路径,即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一直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信贷渠道理论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理论之一,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信贷渠道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认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是有效的且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还是依靠信贷渠道。在信贷传导为主要渠道的条件下分析现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利用回归分析各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并且提出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高的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