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娟 《经济视角》2010,(7):44-47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确定性的经济复苏主题和不确定性的政策紧缩预期,从而导致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鲜明的复杂性特征。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10年中央决策层将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搭配,宏观政策目标将从"单极"走向"多极"导向下的平衡,即从2009年的"保增长"单极目标转向"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多极目标平衡。  相似文献   

2.
基于"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的中国多维先行、一致和滞后景气指数显示,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物价景气指数已经接近峰值,表明受刺激性政策带动的宏观经济上行已经出现拐点;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钢铁和出口景气先行指数、一致指标——房地产景气先行指数均已出现企稳回升态势,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未来运行不会出现深度回落,而是处于平稳调整状态。预计2012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回落,投资、消费和出口将进一步回调,价格水平则继续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9,(12):52-57
目前中国的外部环境总体来看是"音去涛起"。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已产生效果,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除,可谓"音去"。然而,外部流动性过剩,再平衡压力加剧,即是"涛起"。"音去涛起"之下,千斤重担谁来挑?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2,(17):22-24
马光远认为,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没有明显的回升,而物价又重新回到"3"以上,可怕的中国式的"滞涨"局面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11,(7):8-8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在此之前,围绕居民消费价格(CPI)居高不下和日渐明显的经济放缓迹象,一些专家在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全年走势上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如果持续政策性紧缩,出现"滞胀"的风险将逐渐加大,也有人分析中国经济"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但如何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正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猪流感"的"猪"英文用swine而不用中国人所熟悉的pig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在中英不同文化里",猪"代表的是不同种类、不同秉性的"猪",用英文表达时不能简单对等成"pig",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上下文,还可能是swine、hog,barrow、boar、sow、gilt,或者piglet。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中速增长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经济月刊》2012,(12):14-14
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撤出,转向保持合理力度。 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受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大市场需求的影响,预计经济增长回落态势将在三季度基本结束。近期企业订单水平预计将趋于稳定或略有增加,去库存活动将结束,生产活动将趋稳或略有回升。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7.5%!8%之间。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的重要阶段,为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急需解决环境整治、资源稀缺、人工成本提高等问题。同时宏观经济领域,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将会困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光 《商周刊》2012,(22):21-21
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这个困难期,不是简单周期性的困难,而是内外因素交织,长期短期矛盾结合引发的一次"总清算"。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7.4%的增长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季度增长新低,同时,7.4%的数字也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因为在数据公布前一天,相关媒体已经提前发布了高层对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标准解读",因而7.4茗的数据并没有引发市场的恐慌,  相似文献   

10.
方堃 《广东经济》2014,(1):51-53
"稳定"是不断"增长"的前提,"增长"是持续"稳定"的根本,两者有着清晰的辩证关系,不可偏废。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判断中国当前宏观经济走向最权威的风向标,此次会议力求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经济领域的纲领要求,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同时,中国的国内居民储蓄也呈现上涨的趋势。选取利用中国l985—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基于单位根协整理论对FDI和国内储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两缺口"模型的适用性,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中国的储蓄水平有着影响作用,能够增加投资,促进国内储蓄的形成;同时也通过模型测度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储蓄的影响力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十二五"时期,"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维护我国宏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秀 《经济地理》1996,16(1):31-33,13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徐春秀(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乌鲁木齐830053)"区域经济是一国内某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我们可以将一国宏观经济看成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即宏观经济比区域经济增加了诸如国家...  相似文献   

14.
吴建勇 《发展研究》2010,(11):85-88
为与国家发改委"金宏工程"应用业务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衔接,为其提供统计信息与基础数据,为地方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来源,建设或完善省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地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当务之急。本文从信息化角度梳理政府项目管理业务内容,分析某省级发改委现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对照关系,并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来整合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与国家发改委"金宏工程"应用业务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衔接,为其提供统计信息与基础数据,为地方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来源,建设或完善省级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地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当务之急。本文从信息化角度梳理政府项目管理业务内容、分析某省级发改委现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对照关系,并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来整合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价上涨影响因素及宏观调控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价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又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物价水平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2010年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经在逐步恢复并将不断增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重回上升周期。但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物价增长可能过快、消费增长或将乏力等隐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物价总水平明显上升,己成为中央宏观调控关注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开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是环保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国务院每季度召开常务会议专项调度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环境保护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7年启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2008年环境保护部"三定"方案明确提出参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开展环境保护形势分析。  相似文献   

18.
理性预期:理论、政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范王榜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1937~)教授,获奖的主要理由在于他在发展和运用"理性预期假设(REH)"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这标志...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握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充满了挑战。回顾过去的35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很大,大起大落明显,并且存在着独特的政治经济周期,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分析表明,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在起作用,一方面,中国具有独特的市场特性和决策过程,亦放大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对基本规律和市场的不信任、频繁的宏观干预、及决策层的特性等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因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需要将宏观基本规律和决策层的理念加以综合考虑。当前,中国决策层的宏观经济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信心有所加强、耐心(时间偏好)有所强化,因而有可能减缓宏观经济波动,更稳妥地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中国的长期发展和宏观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设。通过上限和下限等目标管理模式,宏观调控水平将得以提升,宏观经济将能保持较平稳的中速增长,维持物价和就业的双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诚 《经济研究》2004,39(11):69-77
正如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面临转型的重要关口一样 ,中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也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宏观态势分析中两个不同思路即规范性宏观分析思路和宏观问题感受性分析思路的比较 ,发现规范性宏观分析虽然权威和简明 ,但是在诊断中国宏观问题时缺乏准确性 ;宏观问题感受性分析虽然准确全面 ,但是缺乏学术性提炼。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为了承担起向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思想基础这一基本任务 ,必须寻找宏观经济中真正具有典型化的事实 ,分析这些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影响 ,进而重新梳理中国宏观经济关系 ,重建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