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闻丽媛  刘琨 《城市建设》2009,(11):43-44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是以市域范围的产业发展及资源整合协调为立足点,对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起聚合引导作用的规划。本文在深入分析邛崃市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邛崃市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探讨编制县(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对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域三生空间划定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生空间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基础,是村域农业粮食生产、生态景观保护、村庄发展建设的关键。文章围绕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通过科学界定村域三生空间内涵,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分类体系和框架,依据三线作为限定界线,在实例村构建了村域空间规划体系。结果表明:杨树村三生空间总体融合程度好,毗邻状态佳,以耕地为主的生产空间面积为445.6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空间面积为142.9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12%,以居民点为主的生活空间面积为121.7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14%;确定杨树村的村庄发展模式为集聚提升类,适宜多层次多结构的乡村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庄规划技术规范并未充分考虑农民的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在强调生活功能用地的同时忽视了对生产功能用地技术规范的充分考虑。创新性提出村庄建设规划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村发展规划编制,通过村庄规划编制,挖掘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智  郑小玉  李裕瑞 《经济地理》2020,40(8):165-171
在生态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下,黄土丘陵区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出现明显转型特征,并逐渐呈现农村"空废化"与"社区集中"、耕地"撂荒"与"集约"利用并存发展态势。开展黄土丘陵区乡村发展空间格局研究有利于认识乡村发展差异化特征、揭示乡村发展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采用样带研究方法,从行政区等级角度选取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区之间的沟道经过的县县村域样带和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冯庄乡所在沟道至沟道末端经过的县乡村域样带开展了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研究。研究发现:①县县村域样带乡村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县乡村域样带,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将承担重要的发展轴作用;②村域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以乡镇政府驻地、沟口等优势区域为中心向外梯度递减规律,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等3方面指标在乡镇驻地和沟口也呈现中心集聚现象;③县乡村域样带的偏远乡村至乡镇驻地村域的乡村发展水平较低,乡镇已成为人口集聚的最后节点,承担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从村域视角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透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实现过程。以河南省西峡县香菇产业为例,以村域为单元,运用调查数据,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县香菇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西峡县香菇种植专业村数、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村数均在逐年增加,且以西北部为重心,空间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以上空间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能人带动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对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机会成本深刻影响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状态;但并非所有类型的资源及优势都有利于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旅游开发资源的乡镇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这些乡镇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在城镇化规划中,旅游业的开发将在乡镇产业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成为乡镇规划的重要考量和主要特点.本文结合包头市五当召镇区规划的实例,对产业转型条件下的旅游区内乡镇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荣光远 《城市建设》2010,(5):487-488
在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旅游开发资源的乡镇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挑战,这些乡镇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在城镇化规划中,旅游业的开发将在乡镇产业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成为乡镇规划的重要考量和主要特点。本文结合包头市五当召镇区规划的实例,对产业转型条件下的旅游区内乡镇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乔家君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192-198
借助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理念,根据实地调查的大量农户数据,从微观视角对村域人地关系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人地关系系统熵来表征人地系统的状态函数,用熵变来反映人地系统的发展变化,用熵流来表示人地系统各空间型式地域主体之间的流动。研究表明,三个调研村域人地系统稳定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产业发展、农户行为对村域人类活动无序程度及其承载容量影响不同。从微观地域、微观个体视角,提出了村域人地系统相应的调控措施:高效利用农家庭院,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农户行为,发挥地方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态脆弱区村域发展模式与机理,对促进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生态区30个典型村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区域三维目标评价模型和PCA模型方法,综合评估村域发展水平,揭示村域尺度区域发展模式与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村域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川道村庄高于山地村庄的特征。230个行政村以区域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主,村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3村域系统的发展是经济民生动力、交通动力、生态动力、专业组织动力和市场动力综合驱动下的发展。因此,构建多重动力驱动下的村域发展合力是实现村域"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沟域经济是北京山区发展中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太原市为例,在分析其山区村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经验提出太原山区村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山西山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及重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殿元  文琦  王银  米欢 《经济地理》2019,39(2):161-168,189
村域人口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发生剧烈演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乡村发展所需各类人才资源流失、主体日渐老弱化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缓解村域人口空心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测评法对村域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得出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从而探究重构策略。结果表明:①村域人口空心化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西部扬黄灌区村域人口空心化均值为18.27%,中部干旱山区为21.78%,东部旱作塬区为20.37%,整体呈现西部低、中东部较高的趋势;②影响村域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为行政村海拔、贫困发生率、地面坡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影响力q值分别为0.63、0.56、0.39、0.35;③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任何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都要大于单个因素的独自作用。文章基于村域人口空心化分异机制,分别从空间、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探究乡村重构策略,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省藏区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基层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原  卢冲  曾维忠 《经济地理》2020,40(2):171-180
四省藏区作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后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14年采集的“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项目村基础数据,借鉴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分解,并基于拓展的能力视角探讨了村级组织能力禀赋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的差异化缓解作用。结果发现:除经济贫困之外,四省藏区还遭受基础教育和生产生活条件等维度的多维贫困,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云南和青海藏区是四省藏区中多维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生活水平条件和村域发展资本维度对四省藏区的多维贫困指数贡献率最高;基层组织能力禀赋会显著影响四省藏区村域的多维贫困状况、缩小地区差距,在深度贫困地区更加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覆盖基础教育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三方面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文围绕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的关系,分析了天津港和滨海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港口经济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为做好滨海新区功能区及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并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天津港与滨海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菁  罗震东  何鹤鸣 《经济地理》2022,42(1):98-107
我国乡村电子商务格局的判断多基于村域电商数据形成,对于镇域电商关注较少。文章从镇村相对数量关系出发将淘宝镇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镇域电子商务发育状况;剖析各类淘宝镇的空间格局,呈现乡村电子商务的地域分布梯度和载体层级差异,更加全面地揭示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反映镇村两级都有较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的"村强—镇强"型淘宝镇高度聚集于东部地区;反映村域电商发展相对滞后、而镇域电商整体发展较好的"无村—镇强"型淘宝镇分布范围最广,分布的梯度差异进一步缩小;"村弱—镇强"型淘宝镇分布广度与集聚强度均处于前两类淘宝镇之间。四大板块间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载体存在明显差异,乡、镇层级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基于不同类型淘宝镇的数量和构成特征,将省域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状况划为五个梯队,以浙江省为中心、"T"字型开发轴与京广线相叠加的乡村新经济发展结构逐渐浮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河南省某县47个村域的调查,实证检验了村域社会资本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村域社会资本分为村域信任、村域互惠、村域规范和村域互动四个因子。回归分析发现,村域信任和村域互动对参保率具有正效应,村域互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村域规范对参保率的正效应缺乏稳定性。对解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各省区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支柱产业,文章分析了"十一五"时期中国省域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趋势、省域支柱产业在产业层次的竞争态势和在产品层面的合作潜力,在探讨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后,提出了优化省域支柱产业竞合关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牧交错带乡村空间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璩路路  李裕瑞  李琳娜  曹智 《经济地理》2019,39(10):153-161
乡村空间发展类型识别与划分一直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利用引力模型、可达性测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该县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类型,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测其影响因素,揭示影响农牧交错带乡村发展核心要素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乡村空间发展系统分析框架对于新时期农牧交错带村域空间发展类型的识别与发展振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导向性;宁夏盐池村域空间发展类型可识别和划分为4种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类型,分别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适度挖潜类、搬迁撤并类,并对分类因素进行了探测分析,以期对乡村振兴能够进行靶向治疗,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交错带"乡村空间重构"和"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村域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从界定村域集体经济的内涵入手,回顾了我国村域集体经济的历史变迁及转型发展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长三角村域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方式转型、资产流向及发展趋势,并对村域集体经济的收入能力进行了区域比较。认为:我国村域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是村社农民共同创造、代际传承、辛勤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凝聚着几代农民的贡献,只能由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经营;村域集体经济还是农村未来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农村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服务,尤其是公共品供给特别需要村域集体经济实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与近域城市整合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廷玉  邬冰  刘志虹 《经济地理》2008,28(4):623-626
"十一五"期间,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融合二者的发展机理,使其产生互动效应是当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内部促进作用和外部支撑作用,结合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实际状况,提出集群整合模式中市场力的因素与近域城市同构矛盾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闫银 《经济导刊》2011,(4):84-85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石家庄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迅猛,以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产业发展与振兴规划》为契机,结合"三年大变样"的契机,石家庄的物流产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赋予物流业新的生机和活力。石家庄物流发展的便利条件首先,区位优势明显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