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资源优势,构建支撑长效脱贫的产业体系是深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治理,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核心.因此要因地制宜培育以特色旅游业、现代农业、水电业、中医药业、民族手工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以明确战略框架为根本,以提高人才技术水平为基础,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前提,以提高市场化水为契机,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依托的新型特色产业支撑体系,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实现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3.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加快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促进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的转化。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必须向社会资本转化。政府应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培育政府、企业的信用网络;扶持强势企业,培育增长极和增长点;构建完善的开放市场体系,以开放市场吸引民间资金;改善软硬投资环境,搞好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的组织单位,每个农民家庭又成了新的小农经济单位,人民公社时代的有组织的集体经济变成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今天的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村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强制是激励与约束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治理与控制手段.在我国的农村社区治理中,最近几年普遍采取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与下级、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签订责任状(书)的办法是一种契约性质的治理办法.这也是一种数字化的管理,即通过数字来进行控制,并形成契约.今天中国的乡村治理,包括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公正、平等原则,要逐步减少乡村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清除部分乡村社会存在的黑化、腐化、脏化(包括生态环境的污染)现象,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企业社会责任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就特殊性而言,内容方面,坚持传承和保护好民族生产工艺和配方的责任;理念方面,坚持地区民族文化为主导并与之相适应的责任;目标方面,担负起推进民族社区和民族区域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经济基础较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进行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研究时,必须重视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区分,深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本文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对少数民族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行简要的探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解放前我国西部 (指蒙、桂、川、滇、黔、藏、青、宁、新 )少数民族的经济 ,多年来通行的方法 ,是从生产关系定性分析或制度分析入手 ,将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 ,按照四种社会经济形态分类 ,然后展开各种研究。本文在这里 ,试图从一个新角度即生产力分析角度展开对解放前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结构的分类及考证 ,为拓展这方面的研究 ,作点基础性工作。一、经济结构分类以生产力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及结构内部的联结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解放前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五个类型 :1、渔猎采集型。在这种类型的经济结构中 ,人们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金增岳 《经济师》2007,(6):180-181
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的差距,而工业经济的差距又使得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变得极为重要。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机制,使大批企业家脱颖而出,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一、和谐的民族关系是甘肃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甘肃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三、调整民族关系。促进甘肃民族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矛盾的途径之一,而其动力机制更是农村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措施.激发、诱导其多元化动力机制,形成不同于东部地区的、西部地区特殊的农村城市化,从而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型扶贫模式已不能发挥太大脱贫的效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向"造血式"的内源式扶贫转换是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带来了新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种资源,重新审视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应该有新的思路。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中外相关的实践经验,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的角度审视了西部民族地区比较优势中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后发展优势,并进一步指出,这些优势要转化为现实优势必须进行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在考察一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经济发展本身的共性提出,没有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去思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本文旨在从民族的角度去考察经济发展问题,剔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共有解决方案,抛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说法,发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发展、保持民族特色的作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因子,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应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寻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实现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在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应选择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代替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