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法律范畴的提出给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监管理念和体制都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借鉴美国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已相当成熟的国家的实践经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资本充足率制度以及防火墙制度,同时要与国际监管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相关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及经济的自由化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跨国传递的途径、机会和速度,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巴塞尔体制为范本建立起来的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法律制度的显著特点是非正式性,随着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这种特性成为相关法律制度的主要局限所在。中国在金融监管国际化的过程中,既要顺应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大趋势,又要规避相关法律制度局限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波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德国凭借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目前,上海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金融监管的地方性法规缺失,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缺乏,金融监管部门的实质权利有限,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借鉴德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在次贷风波后的金融监管举措,对上海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制定上海市有关金融监管法规,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赋予驻沪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的权力,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在意识理念、监管模式及制度完善方面存在弊端,这些弊端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既有前提性、现实性原因,也有关键性、根本性原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应重塑金融监管理念,确立金融监管主体,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金融创新的日益频繁、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机制,引导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发展,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与制度,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借鉴使用国外金融监管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对即将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做好充分的监管准备。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各国经济,还暴露了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金融危机过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面对新一轮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更需要把握改革趋势,明确改革方向。应集中监管主体、改进监管手段、丰富监管内容、加强国际合作。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为应对金融危机,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相似文献   

9.
论国际金融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警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法律时宏观调控与微观规范层面多方面的错误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最终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是酿成危机的重要根源,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助长"次贷"违规通行无阻是酿成危机的重要隐患.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是酿成危机的重要因素,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是酿成危机的关键性因素.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有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多元化金融监管模式和以英国、日本及韩国为代表的一元化金融监管模式两种法律定位。借鉴主要金融市场国家金融监管模式的法律定位的发展过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应当顺应一元化金融监管模式潮流、构建监管者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健全对监管者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学习他国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的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统一监管体制逐渐取代了分业监管体制,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格局的主导方向。在金融开放的环境中,中国选择何种金融监管体制将更有利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呢?本文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与监管体制相关性的理论分析以及对部分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考察,认为在短期内我国监管体制仍应以分业监管为主,同时加强各个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国际监管合作,实现监管信息共享,为逐渐实现统一监管体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入世的临近,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缺位日益显露出来,为此,遵循国际规则,弥合金融法律缺位,已时不我待.一、制定符合WTO惯例的金融法制建设目标,填补国际金融自由化、产权股份私有化的法律缺位;二、建立混业金融体制,填补分业出现的法律缺位;三、制定综合监管法规,填补金融监管法律缺位;四、明晰产权,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填补所有权法律缺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监管在目标、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均存诸多不足,为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应确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建立多种监管机构相互配合的监管体制,推行全过程监管,以及建立科学与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其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隐含了新风险的引发。各国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应健全和完善衍生交易风险监管制度体系,引导市场参与者实现自律性约束和监管,加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的国际合作,保障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越来越关注国际金融的革新,其中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本文从后危机时代新特点着手,阐述了发展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分析得出建立"世界金融管理局"模式是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的最优选择,并给出了该模式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越来越关注国际金融的革新,其中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本文从后危机时代新特点着手,阐述了发展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分析得出建立"世界金融管理局"模式是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的最优选择,并给出了该模式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地方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地方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变迁、形势变化与现状问题、改革路径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监管从基础逻辑、国际经验与制度变迁的角度上应该回归“监管”理性;由于地方金融监管面临金融科技新挑战、新兴金融新风险、监管调整新格局与风险处置新任务,存在监管法治建设滞后、监管基础设施落后、监管理念工具陈旧以及监管分权协同不足等问题,须从金融与实体、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监管与创新四大关系和制度、技术、组织、方法、协同五个层面重新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因此,应遵循地方金融发展规律与监管改革方向路径,加快地方金融监管法治进程、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基础设施、转变地方金融监管理念方式与建立地方金融监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视金融监管的现实差距和问题,大力推进金融监管的理念和制度创新,是摆在广大监管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监管成本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确立监管重心、合理架设机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重视对问题机构的处理以及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对冲基金的跨国活动及其国际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冲基金的跨国活动带来了国家主权与经济安全、法律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对此付诸了努力,但实质性成果尚微。推动对冲基金国际监管合作应当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基本原则,着重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设,建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与电子商务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所形成的电子金融业态是金融创新深化的结果,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活动的总称。电子金融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金融的规范发展必须以有效监管为保障。电子金融监管应顺应全球化下的有效金融监管理念、模式及内容的变革趋势,以完善电子金融法律制度为基础,从组织体系、市场准入与持续性监管、电子货币监管、监管信息化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