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峰 《上海质量》2003,(11):55-57
随着对WTO权利与义务承诺的深化实施,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舞台.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看到市场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刻以"市场准入与企业标准化策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标准化论坛"在第三十四届世界标准日前夕于2003年10月11~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并就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转型战略重点、市场准入与技术壁垒预警机制中的企业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亟待解决以下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力资本体系;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下,很多中国企业都在积极国际化。尽管尝试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在海外市场有所作为的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企业都在为其国际化的尝试付出巨大代价。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国际化对国际大企业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就算超级企业沃尔玛也在德国市场铩羽而归,不得不放弃这个欧洲最大的消费者市场。  相似文献   

4.
从固定通信服务的北方霸主到北京奥运的合作伙伴,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这个拥有百年积淀的中国特大型中央企业正在积极调整企业战略,通过大力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三大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电信强国"战略目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长期立足于福建市场的中国网通福建省分公司,也正在借助中国网通企业战略转型和北京奥运的契机,努力实施着迎合福建市场的"福建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受到物美价廉的国外企业的冲击,有力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我国企业应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利用一切机会,一方面积极固守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应竭尽全力抢占国际市场.回顾当今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成长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共有的特点:国际化战略是这些公司迅速扩张,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龙头地位的主要战略之一.因此,无论从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看,还是从当前客观形势分析,中国企业实施和加速国际化都显得至关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通过与世界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国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知识与经验,为更全面的、更大规模的、更高形式的国际化经营打下了基础.但同时,由于国际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持续加快,国际化经营企业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快速变化的环境,在国际化经营中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市场空间的瞬间丧失,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产业替代品的快速更迭,限制性法律法规的突然出台等,这些不确定性形成了中国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危机情境.因此,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管从政府政策的引导来看,还是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一些中国的大型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国际化的经营,并且其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及营业额已经超过在国内的相应比率。但是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总体看好的趋势下,也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发展是企业逐步融入国际市场,并直接参与具体产业分工与竞争的必然战略选择。由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模式不尽相同。借助文化、政府、地理和经济四个"距离因素"主要指标,对比分析中俄两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不同选择,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多看重国外市场潜力的开发,而俄罗斯公司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控制。总结两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国企业制定和实施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佳赢 《价值工程》2014,(23):195-196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企业的商品竞争已不仅仅是传统观念的产品质量、价格、品种以及售后服务,而是进入到品牌制胜的时代。品牌国际化是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持续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结合资源依赖理论与资源基础观相关观点,对两家在非洲手机市场获得非凡业绩的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匹配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天生国际化企业的资源基础与市场导向能够影响战略选择决策逻辑。其中,资源约束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企业倾向于实施效果逻辑,而资源支持与反应型市场导向的企业倾向于实施因果逻辑。资源基础与市场导向通过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战略选择类型。具体而言,资源约束与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企业通过效果逻辑选择并实施利基市场战略,资源支持与反应型市场导向的企业通过因果逻辑选择并实施产品标准化战略,且两种战略均能与市场环境形成匹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历了从"内联型"向"外联型",或者说从吸收和利用外国投资到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的转变、从外向型企业向国际型企业(跨国企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零售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动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上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积极研究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提高零售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些企业国际化的口号与气势,远远大于其国际化的行动;一些企业虽然勇敢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并未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尚处于屡战屡败的境地。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化问题上,保持足够的理性和智慧,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国际化的道路并不是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那么简单,国际化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体系全面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华为在国际化道路的尝试,对那  相似文献   

14.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客股份)是中国中车集团旗下开拓海外市场的核心企业.随着长客股份海外分子公司的设立,长客股份国际化经营迫切需要完善当前税务管理模式,尤其是国际税收筹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本土化营销已成为跨国公司成功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范式,值得我国企业加以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的实施动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营销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营销带给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我认为: 第一,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只是把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上,这不是国际化。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要素资源人力、资金、技术、市场、上游资源,进行全球化配置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带有明显的后发型特征,有着不同于先发企业的国际化动因选择。中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境外投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拓国际市场的时间较短,大大滞后于先发国家的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尽管不乏成功的企业国际化案例,但是从整体上讲中国企业仍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中国后发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愈演愈烈,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创立国际化名牌。文章首先对品牌国际化的内含进行剖析,接着从文化、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的障碍,最后从本土化以及如何做好产品两方面来着重论述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各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战略时,将面临着与在国内经营截然不同的各种挑战.如何适应当地文化、管理国际化人才决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效果.中国企业应准确识别“走出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劳动法律规制、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职业生涯管理等一系列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加以有效规避,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看着世界地图做生意,更好地赢取国际化红利.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变化得真快,仿佛昨天我们还在中国的市场上“与狼共舞”呢,今天“国际化”就成了一批中国企业的实际行动。如同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一样,近年来,中国的企业频频出现在国际并购舞台上。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壮举,有人说,这是因为在国内增长饱和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在向外寻找出路;有人说,这是一批志存高远的企业不甘心在自家的市场上“称王称霸”,更希望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国际化已经是中国企业的历史选择,是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