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均衡城市化目标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中国城市化必须实施均衡城市化发展战略,使城市化在2045-2050年达到50%是较为现实的,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选择以大城市为依托,并利用大城市功能的集中与扩散效应发展中、小城市的模式,为此,首先要进行农村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推进时期,有条件的大城市向特大型城市拓展,以更好地发挥跨区域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适应大城市建设的需要,其近郊县(市)必须适时进行区划调整、重新明确定位、实现功能转换,开拓新的发展思路,使大城市建设与原近郊县(市)提升整体水平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是一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好路子。一、大城市建设面临着城(市)、郊(县)二元发展模式矛盾大城市建设会遇到许多制约,如体制、经济实力,区位特点等,根本的制约因素是中心城市与其近郊县(市)之间形成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二元发展模式,使得规划不能统一、功能不能互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其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一些大城市化也达到了城市化的后期水平。2012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为80.23%,已经进入城市发展后期,但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分析,发现南京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公用事业与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滞后。在城市化空间日益缩小的严峻局面下,南京必须消除五大滞后的消极影响以继续保持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也是实现南京市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5.
1.大城市论。认为大城市的较快发展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期的共同规律和特点,而且大城市人口、经济、科技、文化高度集约,经济社会效益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和骨干,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大城市发展严重不足是城市化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以来的城市化战略演变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以"小城镇战略"为主,直到"十一五"时期,相应的城市化战略才开始凸显大城市的作用并积极倡导城市群的建设.无疑.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要求我国必须选择集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应重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制度创新是城市化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本身最终会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从农村居民点到小城镇,从中等城市到大城市,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人均占有的建设用地是依次递减的。所以,为了缓解加快城市化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大城市优先发展的道路。另外,从城市的经济功能和控制污染的能力来看,大城市也优越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小城市是沟通大城市与小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桥梁,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模式探析——一个后发优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选择城市化模式的争论较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往大城市转移;另一种观点则建议通过城镇化来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快速引进外资,促使工业化水平大幅度上升,工业化发展在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同时,我国的城市化与外资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表明,组团式的大城市模式,是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一种适宜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西部地区进行城市化的意义和可行性以及道路选择进行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分析,针对西部城市化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得出西部城市化发展是西部开发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中国城市化应该选择大城市圈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也应该走以大城市包围农村、小城镇为主、兼顾发展小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腹地,也就是它为之服务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现代大城市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本文拟探讨由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引起的大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集聚经济是我国城市化的最根本动力。由于大城市和城市群具有更强的集聚效应,所以,我国目前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战略是必然选择。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城市链作为我国未来城市化战略的取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制约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敏 《经济经纬》2005,(4):51-53
城市是服务业聚集发展的空间环境,也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1)农村城市化模式的聚集效应较差,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2)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悖于生产性服务大城市聚集的发展规律,抑制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空间。(3)政府主导型城市化间接抑制了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聚集经济效应下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财经数据提供的数据,对1949-2004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城市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转变为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主.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表明我国城市聚集效应对城市化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8.
切勿重蹈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覆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议将城镇化战略改为城市化战略,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为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另外,对"小城镇"发展要做出明确界定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大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从近年来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规划弊端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揭示出大城市边缘区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规划学和产业经济学,深入分析规划弊端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发展理念、规划模式、产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中小城市都想进行快速城市化,却面临着临阵磨枪仓促上阵、规划与建设粗劣等问题.这种现象当然并非中小城市独有,许多大城市的郊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