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2):46-46
众所周知,牛奶、鱼类、胡萝卜、大葱等食品都具有健脑益智的作用,但也有些食物是大脑不喜欢的。研究证明,常吃以下5类食物,大脑会出现反应迟钝、笨拙, 甚至记忆力降低等现象: 过咸食物: 相似文献
4.
一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一般来说,电脑操作人员在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左右,并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动活动手脚和躯干,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最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自我心理测定。 相似文献
5.
6.
多变的气候、工作压力大、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等,都可能导致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尤其是富含B族维生素的黄色食物,如黄色彩椒、胡萝卜、南瓜等,还可以多吃些绿叶蔬菜和五谷杂粮。这些食物都富含B族维生素,如果用玉米或莲子、山药、绿豆、红豆等做粥,或是用冬瓜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中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系统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中国方案能够在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和全球食物系统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渐进式地选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大力实施减贫和国民营养计划,积极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增强食物系统抗风险能力。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在推进食物系统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农业生产增速放缓且小农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多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存、水土气资源约束趋紧和灾害频发、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进口依赖持续和国际市场波动、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等。为推动中国食物系统向高产高效、营养健康、环境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目标转型,应构建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农业支持和科研政策,建立营养导向型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同时应加快乡村振兴,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食物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为了及时准确地把握农民收入的变化、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USDA)每年都公布食品消费支出的构成 ,即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而花费的每 1美元当中 ,农业、食品工业、运输业、流通业和饮食业各得到多少 (Elitzak ,H .,1 997)。日本农林水产省也经常在“农业白皮书”中公布日本食物消费构成的有关情况。各国政府估计并发布这些指标 ,一方面是为了监测在整个食物供给链条中是否存在垄断力量或不正当竞争 ,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另一方面是为了准确把握农民在整个食物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和收益状况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可持续食物安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建立了能反映食物安全水平、质量、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方法 ,并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估 ,得出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大食物观正开启新一轮食物安全整全治理的理论思考。“供给保障”视角以规模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方式应对食物安全问题,但这会加剧主粮与其他食物对国内资源的争夺,从而强化食物供应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体系治理”视角系统提出了食物体系转型的策略,但需要更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视野和国内趋势表明,食物安全的内核是权利安全。“食物权利”的整全视角,本文认为权利视角下的大食物观阐明了食物安全“中国之治”的核心经验,即筑牢“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根基、彰显“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战略意志、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体系,以此立足国内资源,防范国际风险,担当国家责任。今后,应把保障权利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关键政策目标,实现国家发展自主性、人民参与能动性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趟出一条逐步确立保障食物安全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40年建设,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10年的改革,我国农业生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温饱的基础上,正在从温饱向小康水平发展,使人民膳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我国人多耕地少,人口和食物的压力在不断增加,食物结构的调整也面临着相当艰难的局面,需要寻找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食物安全、家庭食物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利用12个国家挟贫重点县的农户调查资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贫困农村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和程度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家庭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物安全广度不断扩大,但是食物安全深度却出现下降;食物获得能力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粮食自给能力有助于降低家庭的食物不安全发生概率;食物可获得性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影响,市场方便度越高,实现家庭食物安全的概率越高;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对家庭食物安全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复杂程度和家庭温饱负担程度的提高,农户面临的食物不安全风险的概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物系统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构建新时代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以目标更加高远、结构更加丰富、来源更加多元、供给更加可持续、保障更加安全为食物系统转型要求,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健康转型、建立区域特色可持续膳食模式、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提高国际市场利用能力、加强资源回收与利用为食物系统转型路径,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食物供给、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营养援助、加强顶层设计六个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物结构调整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80年代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2%。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平均每个家庭的食物消费支出占整个生活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步降 相似文献
19.
20.
食物生产物质投入研究课题组 《农业经济问题》1990,(12):43-46
实现未来三个时期(1995年、2000年、2020年)食物生产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与此同时,仍然需要保证相应水平物质投入?并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投入物质的利用效率。本项研究重点分析物质投入的需求和供给的可行性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