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组织公平和组织承诺对于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某些组织中(如电力系统)临时工较多,甚至超过了正式工的人数.临时工和正式工对于组织公平感的不同感知会影响到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临时工和正式工对组织承诺的不同会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证明了雇用形式对于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以及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小波 《经济师》2006,(12):11-12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人,表现出超越角色标准以外的行为;它是不求组织给予奖赏,仍然能自动自发、利他助人,关心组织绩效的行为。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组织公民行为能持久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文章在揭示组织公民行为实质及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有效激发员工展现出组织所期待的公民行为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收集三阶段主管与员工配对的数据,探讨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面向自身结果 (工作满意度)和面向顾客结果 (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的赋能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36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顾客授权行为对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和谐式工作激情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不仅对顾客授权行为与和谐式工作激情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而且调节和谐式工作激情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关于顾客授权行为的文献资料,而且在实践上为提升一线服务员工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36位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相关关系,且劳工权益和人权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人权保障和劳工权益对工作本身及工作关系、薪酬福利有正向预测作用;人权保障、管理系统和劳工权益对自我发展有正向预测作用;(2)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相关关系,人权保障和劳工权益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工作本身和工作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丽雅 《生产力研究》2013,(11):194-196
目前领导-成员交换(LMX)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OCB)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章从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主要假设和研究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角度出发,旨在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关于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也对企业实践领导-成员交换和促进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寻找理论指导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组织公民行为(OCB)的功效已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往的大多研究探讨了个体层面因素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但却很少详细地从组织层面因素来分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正基于此,本人将通过组织公民行为角色界定的中介作用和企业文化吻合度的调节作用来阐述企业文化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进行探究,研究结论就会有所侧重。主要以课堂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在此环境中组织公民行为问题,首先解读大学生在课堂环境下实施组织公民行为的必要性,其次展示目前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实然状态,并通过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分析这些实际存在状态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针对不符合组织公民行为理论要求的不合理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和途径,最后分析课堂环境下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员工实施组织公民行为既可能是好士兵的真心表现,也可能是好演员的虚伪行为。通过对302名企业员工及同事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亲社会动机与印象管理动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亲社会动机对指向同事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印象管理动机仅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印象管理动机在亲社会动机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当员工有较高的印象管理动机时,亲社会动机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更弱。  相似文献   

9.
冯巍 《当代经济》2016,(15):91-93
组织公民行为是近几十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构念,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个引申概念,其研究也方兴未艾.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理、结构维度、作用机理和发展策略四个研究领域进行了界定,并对四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背景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包括两维度、五维度、四维度、七维度和十维度等;分析和概括了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组织特点、任务特性以及领导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王淑红  郑佩 《技术经济》2015,34(3):33-37
利用来自中国华中地区14家企业的636份直接领导与下属的配对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领导者情绪智力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任务绩效的关系,并检验了组织气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领导者情绪智力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任务绩效均有显著影响;组织气氛在其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过去固有的集体主义文化逐步与个体主义文化相融合,当代中国人的物权意识有了极大提升,领地行为在我国组织管理中表现出强大解释力。科技人才作为创新创业先导,其领地行为对后续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显示出别样特点,然而,目前相关研究稍显不足。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视角,实证研究科技人才领地行为在组织中呈现的两面性问题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运用问卷调查获得全国高校、高新科技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有效问卷290份,并开展结构方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人才领地行为对公民行为同时存在双向影响,其中,控制标记和反应防卫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而身份识别标记具有直接正向影响;预先防卫行为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而心理所有权发挥关键中介作用。究其原因,领地行为对组织的多样性影响,主要源于其内涵维度的差异性和心理所有权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激发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组织公民行为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以下简称OCBs)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1938年Barnard提出的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大条件之一的“协作的意愿”。1966年Katz和。Kahn认为为了确保组织运行有效而提升组织效能需要三种员工行为,其中之一是员工创新性地和自发地完成超越角色规范以外的行为,这种职务要求以外的行为即“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4.
组织公民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组织行为学界的研究热点.Podsakoff等学者从组织公民行为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与企业销售人员单位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从该研究的结果出发,探讨了一种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改善销售人员绩效和构建高绩效销售团队的销售人员管理模武.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民营中小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发现江苏民营中小企业在组织公平、信任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组织公平、信任均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任在组织公平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三项建议,首先重视提升员工的程序公平感,即要给予下属更多的关心,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员工表现更高水平的组织公民行为.其次民营中小企业员工时组织的信任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企业领导的信任,其管理者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树立起积极、公正的个人形象.第三民营中小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认同度较低,倡导和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提高同事间的信任感知,将有助于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员工对企业整体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表现维护人际和谐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力资源的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开发和留住人力资源这一重要资产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在塑造员工的工作场所行为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让员工产生工作场所所需要的行为和态度.组织中员工的重要行为主要包括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属于角色外行为.角色外行为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被很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主要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综述.阐述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发展、影响因素及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从三家外企中收集到150份有效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验证外企员工这一特殊群体中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是:外企员工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信任、组织信任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组织信任及其各个维度(企业信任、领导信任、同事信任)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涂红伟 《生产力研究》2011,(4):11-13,16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在组织中,不在正式的合约规定之内,也不在奖罚的范围之内,员工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在整体上有利于组织功效发挥的一种行为。当前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借助于以利益交换为动机的社会交换理论,而忽视了该行为产生的非利益动机。文章在回顾组织公民行为研究成果和暗示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受暗示性双因素理论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借助于暗示理论,构建了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暗示模型。最后,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组织中的动机理论从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Y理论、双因素理论,发展到后来的强化理论、内部动机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及组织管理者们试图更准确的把握人的动机和在组织中的行为,以期更好的激励员工。自从1988年Organ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以来,人们发现在员工工作实际中,组织公民行为普遍存在,并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就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的三种动机及其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组织行为学领域对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深入,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绩效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较少涉及对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管理的内容。本文在对组织公民行为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活动中的应用,并据此分析探讨了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