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一些外部经济因素就会传导到一国国内,并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石油、原材料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等渠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2.
束丹  袁成 《金融纵横》2014,(6):16-23
在经济愈加开放的背景下,由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投资引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在我国物价波动中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梳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分解出四个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至今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其中价格传递机制影响较直接,国际收支差额传递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传递机制影响是间接和滞后的,汇率因具有传递作用对我国输入型通胀水平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近期全球物价水平持续大幅上涨,许多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有学者将其简单归因于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令人信服。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各国中央银行未能及时调整货币政策,这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削弱不无关系。事实上,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必须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权衡,而经济状况又关乎选民的投票倾向,因而其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同时,凯恩斯经济学的广泛应用与供应经济学的式微也使各国中央银行低估了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引进负利率政策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是中央银行对抗国内政治压力、保持物价稳定的有效手段,但无论如何,低通货膨胀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中央银行将面临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一般原理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传导到国内从而引起该国国内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条件主要有四个:一是国际市场上存在价格上涨现象;二是该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现象,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因此,研究当代西方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探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输入我国的可能途径,以期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危害,就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近来,由于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挑战。本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居前,粮食成本的提升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物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典型的传导途径,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以及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防范和减轻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阳 《银行家》2006,(9):98-100
今年1至8月,在全球经济增长强劲、油价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威胁显著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征。全球加息浪潮涌动今年年中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掀起新  相似文献   

9.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我国相关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反映为国内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当前谈论中国物价问题时被广为接受的观点,无论是2007—200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还是始于2010年的本轮物价上涨,其背后都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因素。分析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传递到国内的各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凯 《海南金融》2013,(10):22-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五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发达国家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重建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其货币贬值及市场流动挂过剩给我国物价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建议从政策调控手段、大宗商品定价权、资本市场建设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来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通货膨胀现象的蔓延近来备受关注,有专家甚至认为,这将是2008年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较快增长之后,世界经济正在面对物价普遍上涨这样一个"副产品"——无论是食品、汽油的价格,还是教育、医疗保健的费用,都在日益上升。通货膨胀的"星火",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燎原",  相似文献   

12.
梁珊珊 《投资研究》2011,(9):147-156
2010年以来,我国CPI走势屡创新高,一方面这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的粮食减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外巨额流动性投放以及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体内流动性充裕有关。本文以外汇储备变动为切入点,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和物价走势进行分析,考察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我国37个工业大类行业PPI数据构建TVP-SV-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下游价格、不同类型行业传导的结构性特征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PPI和CPI均产生了影响,我国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强度从上游行业到下游行业依次递减,对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最大,其中上游能源开采类行业的传导系数最高,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较弱。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多向生产环节传导,向流通环节的传导强度弱化,但是会推升流通环节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顺周期和“易涨难跌”特征,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大,在平稳阶段的传导强度次之,在下跌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弱。我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政策调控应把握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结构性特征,据此开展分类调控、精准调控、依时调控,综合平衡“稳增长”和“防通胀”目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的月度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通货膨胀对中国物价的总体效应,结果显示,国际通胀能引起国内物价上升,并且对中国通胀的作用效力越来越大。此外,本文还考察了通胀输入中国的各条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价格传导和货币传导是通胀输入中国的主要路径,而总供给-总需求传导路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及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美日欧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国际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带动下,总体表现也较为平稳。另外,本文还对2005年的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运行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基于此,本文从国际经济金融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和预测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外汇储备、外债、人民币汇率及在华外资银行和境内外汇存贷款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增大。与以前相比,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更为复杂,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兼有结构型、成本推动型以及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成因展开分析,并提出采取政策组合多管齐下的建议,即需要综合应用各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市场机制深化等政策,努力降低通胀预期,控制通货膨胀全面蔓延。  相似文献   

17.
智慧大考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金融领域的动荡和调整必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转型使市场供不应求引起的涨价现象普遍减少了,但成本推动的涨价压力加大了,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转到成本方面。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过渡,从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这些趋势性变化看,有利于物价稳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仍然面对货币存量规模偏大、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食品涨价压力较大、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较大等诸多挑战,物价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多策并举,做好稳定物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自世界经济从本轮金融危机渐进复苏以来,许多国家重新面临通货膨胀日益推高的经济难题。全球异常气候频现、粮食危机、原油及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后危机时代流动性充足等多种复杂因素逐渐提升了国际市场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研究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风险特征,对各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和新的形势下,有效地利用国际机遇和国际资源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巧妙地规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一体化下日益增大的国际金融风险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全球经济正稳步走向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它实现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生产和最有利的市场销售,因而能显著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