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是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升温的热点话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地勘行业、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似乎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为地勘单位是距离采矿最近的行业,采矿是地质勘查找矿的自然甚至必然的延伸。实际上,我们必须找准角度,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什么没有明确给予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政策,通过政策和地勘单位性质方面的研究,尽可能找出和提前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合理调配和优化企业化经营的要素,做好企业化改制和探采一体化等各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19-20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勘产业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银川召开。本次学术年会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契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主题,并紧密围绕主题开展了推动地质找矿新机制落地,地勘单位改革,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实现的路径、方式,地勘单位在“走出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凸显国有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的主力军作用等方面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3.
把地勘单位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考察,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地勘单位,如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地质环境监测、研究单位。另一类是从事地质找矿的生产性地勘单位,包括综合地质队、专业地质队以及物化探、实验测试、地质测绘等地质找矿方法、手段单位。这类单位的最终成果是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舍地下水资源)和作为这些资源载体的地质报告。因此,地勘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石油地质工作状况的变化和总结油气地勘单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采分离体制已成为新时期制约石油地质工作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要加快改革探采分离体制的步伐,建立起勘查为主,探采结合,以采促探,探采协调发展的石油地质工作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分类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十年,国有地勘单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发展能力仍然很弱。"探者无其权",地质找矿成果与国有地勘单位发展缺乏有效联系是问题的根源。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需要坚持有利于找矿突破,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富裕的原则。立足分类改革,坚持企业化方向,加大政府支持,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先立后破,逐步到位。应尽快出台《关于分类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规定公益一类"收支两条线、应保尽保";公益二类"差额补贴、允许创收";生产经营类"做强产业、配置矿权"。建立地质找矿成果与地勘单位发展紧密联系的收益机制,实行"圈内人找矿"。切实解决国有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西北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矿业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认为地勘单位进入市场,向企业转变,应走探、采、工、贸结合的道路,既可实现地勘单位自身价值,又可直接将地质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发挥优势,搞活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7.
再论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勘单位已难以维持单一组合的“地质找矿”战略,这种情况下,各地勘单位就开始了地质工作的战略转移,在加强传统地质找矿的同时,探索新的生存发展领域。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的优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潜力,扬长避短,实施同心多元化经营,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外环状发展:既以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为主业、工程勘查和钻探施工为支柱,以其他多种经营为补充的多元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用“探采融合”来表述“探采一体化”,更能反映其本质特点。我国在推进“探采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依然面临诸如资源型企业“小、散、多”、竞争力不强,矿业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困境。拥有勘查技术优势和优质矿业权,地勘单位在资本市场完成融资只是技术问题。技术唯一性,决定了地勘单位更加具有推进实现“探采融合”的可能性。“借力”资本市场推进“探采融合”,实现矿业权进入资本市场是关键,同时必须加快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地勘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勘单位自身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地勘行业谋求、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建议:(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支持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2)坚持改革方向,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实现形式;(3)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促进地勘产业发展;(4)充分发挥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5)扩大服务,做大做强地勘主业:(6)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人员待遇;(7)构建地质勘查工作新机制;(8)重奖地质找矿有功的单位和找矿人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属地化地勘单位在地质勘查市场上生存发展现状,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依据,对地质勘查工作劳动消耗价值补偿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原因之一在于地质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消耗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找矿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建议: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研究制定成本齐全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预算标准;建立地勘单位找矿成果价值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实施地质找矿新机制还需政府给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为地勘单位营造良好的地质勘查工作环境,为地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和为地质科技进步搭建平台等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使地质找矿新机制得以运行。  相似文献   

12.
勘单位企业化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地勘成果商品化是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的必要条件。以新矿法为依据,建立“探矿权”与“采矿权”的商品属性的观念,调整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加强地质战略找矿和重视矿山二轮找矿,在矿产资源利用上加大投入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地矿行业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适应大环境、改善小气候,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进一步调整地勘工作布局,优化地勘工作的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提高地质工作管理水平。通过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逐步增强地勘单位活力,促进地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传统的矿产地质勘查运作方式及其弊端,认为矿产地质勘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换地质找矿机制。开展矿权交易,培育和发展矿产市场是地勘主业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转换地质找矿机制的基本内容。在改革地质找矿机制的同时,还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塑造新型的地勘单位;在转换地质找矿机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5.
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这一战略机遇,认清当前经济形势和时代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地勘单位作为地质勘查主力军的优势,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找矿力度,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同时,要科学地制定“十一五”规划,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更新技术设备,精干地质队伍,认真落实国家对地勘单位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地勘单位和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的重大突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勘行业所承但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可利用的地质成果。衡量地勘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依据工业企业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和增加经济效益”三项主要标准外,还必须增加一项找矿效果标准。因此,把地质成果、质量、物质消耗和经济效益作为地勘单位升级的主要考核指标,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国有地勘单位肩负着重大责任:一是基础地质工作历史欠账较多,亟需弥补;二是经济发展需要资源保障;三是工业发展需要资源支撑;四是已经探明储量的资源保障能力越来越弱;五是民生工程建设需要地质技术服务。针对宁夏找矿方面的潜力、地质成矿背景优越和勘查找水任重道远的特点,发挥找矿主力军作用的举措:实施好两个方案;加强基础地质和地质科技工作;加快金属矿产找矿突破;提高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及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有潜力的新资源的科研及勘查;加强勘查找水;全面增强地勘单位发展实力;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对地勘单位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对地质找矿工作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问题包括对地质找矿新机制内涵的理解,公益性地质工作如何更好地起到加强基础的作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以及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核心是:社会资金是矿产勘查市场的主体,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人、国有地勘单位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加大投入,快速突破的良好局面。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注重加强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引导专业人员投身基础地质调查研究事业,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国有地勘单位要抓住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契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有关管理部门要为他们营造条件。地质勘查质量滑坡问题令人担忧,这里面有技术问题、项目管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行业诚信问题。要针对问题的根源采取严厉有效的措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地质勘查会计工作体系已不适应新的地质,体制的要求。困此,必须把财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地勘单位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管理上来,发挥会计监督、控制和参与决策的作用。为搞活地勘单位,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地勘单位事企职能分开,转变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蒙古模式".内蒙古模式的实质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自治区资源型产业经济接轨;其核心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探采结合,企业化管理.内蒙古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实践,对建立地质工作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