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兵  刘力云 《会计研究》2015,(2):73-78,94
为了解我国组织中内部审计需求状况,更有效地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我们组织了一项关于内部审计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在我国组织中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组织的经营管理,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等的外部要求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作用,有10%的单位内部审计没有发挥明显作用。领导重视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原因,审计机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据此,文章提出了未来内部审计发展的方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及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企业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外部单位或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实施,即所谓的"内部审计外包"。本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规避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内部审计外包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手段,并就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的固有风险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职能通过契约委托给企业外部机构或人员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资源占用、增加注册会计师收入等明显优势而被许多学者推崇,然而内部审计外包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拟从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分别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并向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从目前的现状出发,指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管理流程出发,立足于内部审计视角,分析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管理中存在的道德、法律、作业层面的风险,探讨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审计重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邓晓善  陈周晓 《云南金融》2011,(9X):180-180
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内置还是外包,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两种形式的利弊分析、比对,提出内部审计应该根据单位具体实际,把内置与外包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邓晓善  陈周晓 《时代金融》2011,(27):180+205
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内置还是外包,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两种形式的利弊分析、比对,提出内部审计应该根据单位具体实际,把内置与外包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颖晖 《财政监督》2013,(11):42-44
近年来,随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队伍的壮大和中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践和理论争论也不断出现。本文围绕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情况,提出了内部审计外包的边界限制,并针对国内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悖论提出了有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梁湘敏 《会计师》2022,(1):72-74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企业面临的业务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内部审计是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有效且高质量地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建筑行业企业为例,就影响内部审计外包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现已逐渐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轨道,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企业根据组织发展目标和战略管理的要求而适当地将内部审计外包,亦可以站在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展开。本文立足于组织发展与战略管理的背景,阐释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原理依据及其对于组织经营和管理控制的多元影响,并据此提出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模式,进一步强调对外包之后委托代理双方的资源、能力、知识、信息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以保证内部审计外包的实施效果及其“增进组织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AF), which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n in‐house func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outsourced to outside consultants, in line with global trends for other services. This study synthesises research on the outsourcing and co‐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 service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nd suggest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t draws from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literature to highlight the nature of organisations that outsource the IAF, and the main reasons behind the outsourcing decision. The study further examine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outsourcing, as well as its impact on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auditors’ independence. The study shows widespread adoption of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ing services, largely due to the perceived cost benefits as well as perceived improved access to specialised internal auditing resources. There are mixed findings on 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ing services on quality, cost, independence and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utsourcing literature in general, by synthesis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providing a roadmap with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present state and impact of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ing.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of Queensland public-sector entities suggests outsourcing of internal audit services to be extensive (88%), with 51% of respondent agencies adopting co-sourcing and 37% of the agencies fully outsourc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is largely adopted for non-financial reasons such as lack of technological know-how and service quality rather than financial reasons.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concerning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include (1) a lack of audit committee involvement in outsourcing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n co-sourcing entities, and (2) inadequate segregation of duties whereby the same senior management is involved in key arrangements including selection, approval, negoti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ntractu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银行,如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等机构越来越多,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作为保驾护航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新形势下,加强风险管理,引入与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我国审计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对央行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机制必将产生影响,央行应顺应时代发展,调整思路,改革现有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审计体系依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划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种审计力量。三大审计主体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者之间的区别即工作目标、工作依据不同。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领导作用;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便促进三种审计力量的有效相互配合,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为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进一步加强三大审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贯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内部控制的逐渐完善,现代审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信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在现代审计实践中,由于内部控制系统固有的局限性,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依赖产生一定的风险。为了能够在审计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内部控制,就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逐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内容内部审计的产生最早可上溯到奴隶社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现代社会,内部审计成为世界各国银行达到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世界发达银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在内审的理念、体系设计、方式方法、人员使用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审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但相对于国际先进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内审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审视银行内审的作用,尤其关注内审对于银行经营、工作绩效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内审部门与银行其他经营部门一样也会给银行带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