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景彩 《价值工程》2012,31(25):223-224
本文从大学生毕业供求关系、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和保留工资理论的角度分析,医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医学生自愿性失业问题,应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解医学生毕业供求,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调整就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权力视角出发,通过包工头与农民工问题的分析,探讨一般劳动力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农民工是否有权力及应如何参与企业或项目的剩余分配.建立并推导了一般劳动力(本文特指农民工)工资决定、项目剩余分配以及有效委托人机制设计模型,在解决农民工工资与剩余分配问题的同时,得出弱势群体利益被强势主体侵占的必然性,对弱势群体第三方援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权力视角出发,通过包工头与农民工问题的分析,探讨一般劳动力工资是如何决定的,农民工是否有权力及应如何参与企业或项目的剩余分配。建立并推导了一般劳动力(本文特指农民工)工资决定、项目剩余分配以及有效委托人机制设计模型,在解决农民工工资与剩余分配问题的同时,得出弱势群体利益被强势主体侵占的必然性,对弱势群体第三方援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做好就业工作,从长远来看,要逐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体,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也就是说,应加快就业市场化进程,通过劳动力市场,运用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5.
基于CGSS数据,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中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国有部门员工的教育收益率高于非国有部门,教育收益率与学历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非国有部门相比,国有部门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教育收益率更高。工资差异分解结果表明,两部门全样本工资差异中市场歧视占比高于特征差异占比,与全样本相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工资总差异和特征差异占比更高,系数差异占比更低,说明高学历群体中部门间工资差异更为明显,而且两部门中仍存在较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问题。因此,政府应努力消除劳动力的流动性障碍,深化国有部门市场化改革,制定更为合理的工资机制,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对策黄国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发育迟缓,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市场调剂范围窄,通过市场就业的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小,市场运作中条块分割严重,不同性质企业的职工互相流动比较困难,工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7.
陶裕春 《企业经济》2004,(12):132-133
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大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及其高效运行可以减少结构性及摩擦性失业,达到促进就业的目标。要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劳动力法制建设、中介机构建设及职业指导、企业用工、工资的决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江西省的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的工资市场决定存在失灵,主要是农民工劳动力供求的变动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微弱,农民工劳动力短缺与其工资水平偏低并存。这种失灵直接源于农民工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性、需求垄断性和信息非对称性所决定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缺陷,根源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包括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制度壁垒、重城轻乡的制度安排和信息传导的制度缺失在内的制度困境。而培育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完善相关制度是解决其工资市场决定失灵的现实出路,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住房动态存量-流量模型为基础,通过研究外生冲击下住房价格、建设量以及存量的变化过程,提出了住房价格与交易量关系的一种解释方法.研究发现,传统的流动性约束、信息不对称等理论不适合中国的住房市场,而新建住房的滞后效应导致存量调整的时间过长,是住房价格和交易量正向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效率工资的索洛模型和Shapiro-Stiglitz模型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工资合约具有非完备性特点,通过工资合约对员工进行完全激励是困难的;基于重复博弈理论构建了同时考虑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效率工资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阐述了效率工资的经济效用,尤其是具有的"事前激励"和"事后激励"两种效率价值;揭示了该模型比均衡效率工资模型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经济内涵,认为效率工资需要与其他激励机制相互补充才能实现其激励目的.  相似文献   

11.
集聚经济影响不同规模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加剧城市内部劳动力工资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拓展的双层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构建分析城市规模对技能工资差距影响机制的模型,从劳动力技能溢价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导致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CHIP2013微观数据,实证探讨城市规模是否存在劳动力技能偏好从而影响城市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可观测的劳动力个体特征、城市特征以及行业和省份固定效应后,城市规模对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在改变技能划分标准、工资计算方法和城市规模划分方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工资分配是企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企业工资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的原因多样,但劳动力价格背离其价值是工资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理论上进一步确立职工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价格决定的理论,对促进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实践,缓解收入差距悬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相关学者多采用差异分解方法对性别工资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由于难以直接得到各个行业或职业的女性和男性平均工资,而使用了基于模型假设的模糊数据分析与计量以得到近似数据,使得结果与实际有一定偏差。基于此,本文引入工资倾向系数这一概念,并建立测算模型,以精确计算性别工资倾向指数,并进一步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检验科技进步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科技进步和城镇女性就业人员的比例是影响城镇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其中科技进步有着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两个维度就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而后基于中国农户调查数据就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农民外出务工所得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随后,借助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作为工具变量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拥有较高社会资本存量的求职者能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高的工资.  相似文献   

15.
院近年来贸易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分析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般从工资、就业、劳动收入份额三个方面着手,文章进-步细化之,从传统贸易模型发展演进的不同理论角度、从贸易对劳动力的不同作用机制视角,就贸易对就业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 劳动力市场价位是同类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综合价格。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力的供方与需方达到基本平衡时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这个市场均衡工资率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信号。当劳动力需求方与供给方出现不一致时,劳动力价格表现对劳动力供求数量调节的趋势。劳动力供不应求,反映在价格上为上升趋势,相反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目前,各地政府定期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大多是通过对本地区职工某一时期的工资性收入抽样调查、统计汇总分析研究后确定的。当然也有其它一些形式,如以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的报价为主的指导价位和新进人员的上岗工资指导价位。  相似文献   

17.
效率工资的必要条件与经济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索洛模型和萨默斯模型存在局限性,在建立效率工资一般模型时,应当同时考虑到绝对工资水平、相对工资高低和失业率对工人劳动效率的影响。效率工资机制依赖于两个必要条件:间接计量的工资形式和竞争关系的存在。当效率工资的条件成立时,工资调整将存在粘性,均衡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工资,且存在均衡失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扩展的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解释了“交保证金”的报酬政策在中国存在的原因。当劳动力处于买方市场时,工人在失业和就业两者之间严格偏好于就业,厂商有可能采取“交保证金”的报酬政策,那么,厂商就可以支付较低的实际工资,获得较好的监督效果,使工人努力工作。厂商以较低的工资雇佣工人,可以使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但由于并不是所有工人都能够通过“交保证金”而实现就业,故这一报酬政策不能使市场出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包括了劳动者维持个人及家庭生存及教育培训费用的支出,是劳动者能够维持劳动再生产的底限需求,所以企业在确定劳动者工资时,要合理划分劳动者工资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以及当地的CPI水平等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9年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教育回报率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端到高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经验—工资线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明显不同,前者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关系,后者为倒"U"形曲线关系;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中低端的工资差异引起的;在工资分布中低端和歧视等非市场因素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工资分布高端,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教育和经验等个人禀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