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会计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形式呆板和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应统筹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课堂讲授与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的优点、改进考核办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近年来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实践,拟对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应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制定教学目标,设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进考核办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的各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对这种非专业性的会计教学 ,目前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直接移植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作者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实践 ,对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的特殊性、会计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笔者多年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体会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择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群体作为调研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并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不同群体对会计知识的需求内容及需求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合理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江笑云 《财会学习》2018,(18):208-209,212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的经济和管理类专业都将会计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大部分都不是会计岗位,因此其教学目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思路应当有别于会计专业.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当根据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构,从而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2019,(9)
不断更迭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会计教育带来创新和挑战,新兴业态和管理变化对专业人才需求与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非会计专业视角,分析了新环境下专业素养培养的会计教学目标,从"基础理论—技能应用—综合能力",提出"会计学"教学的改进思路,为培养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是工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学习时普遍反映感觉较吃力、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中在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中反映尤为突出。如何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已经日益受到会计教育教学人员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借助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学生调查与分析,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该群体的会计学学习状况等问题展开研究,并以此对高职院校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是工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该课程重视度不够、学习时普遍反映感觉较吃力、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其中在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中反映尤为突出。如何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已经日益受到会计教育教学人员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借助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学生调查与分析,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该群体的会计学学习状况等问题展开研究,并以此对高职院校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面向的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也需要理解会计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和信息,学会制作财会报告。因此,在教学中,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清晰化,定位要更加科学化,着重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知识基础,提升教学的引导性。基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状况,本文以中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为出发点,探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会计教育理念的内涵出发,本文研究了会计教育理念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基于对个人创新能力的辨析有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两种模式,通过主成分分析与Logistic回归构建创新能力自评模型,并将自评模型的主成分变量纳入动态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外部评价模型检验会计教育理念对个人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会计教育理念的三个维度均对个人创新能力与学科知识转移效果有明显正向影响,用DID模型进行内生性分析,本文结果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近年来 ,MBA教育作为一种后续管理教育 ,在我国蓬勃发展 ,会计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受到重视。然而 ,会计教学需求的迅速增长与教学科研的滞后形成强烈反差。本文结合我校在MBA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初步尝试 ,对包括MBA在内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改革问题 ,包括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2014,(12)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3,(4)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就业的难度等问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的首选办法。但由于会计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大多只能参加短期的会计证考前培训班获取相关知识。就如何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会计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考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春艳 《会计师》2013,(2X):60-62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就业的难度等问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的首选办法。但由于会计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学生大多只能参加短期的会计证考前培训班获取相关知识。就如何提升这部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会计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考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6,(19)
会计专业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会计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评价,难以达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因此,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适时植入OBE教育理念,以最终的教育目标为结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及考核方式,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本文分析了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会计专业更侧重于实践操作。而现在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专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此类院校的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会计教学本身对实务操作能力的要求,更是新形势下转变办学理念、体现办学特色的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本文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教学计划、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四大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为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必须对现有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由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4,(16)
教师的会计从业经历有利于促进会计专业教学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实现教与学相融合。对教师而言,会计从业经历能增强其专业自信心,使其教学具有实践针对性,并能保障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会计从业经验能强化其"学以致用"的信心,使其在学习中更能抓住重点并提高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会计从业经历的教师应采取分享亲身经历、实施实际案例教学以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等方式,切实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韩雪丽 《会计师》2014,(8X):65-66
教师的会计从业经历有利于促进会计专业教学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实现教与学相融合。对教师而言,会计从业经历能增强其专业自信心,使其教学具有实践针对性,并能保障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会计从业经验能强化其"学以致用"的信心,使其在学习中更能抓住重点并提高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会计从业经历的教师应采取分享亲身经历、实施实际案例教学以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等方式,切实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