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3年1季度至2022年4季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余反应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大幅高于其他季度,分别比2、3、4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高77.27%,44.44%和85.71%,且这一季节性差异在绝大多数年度和绝大多数行业中稳定存在。本文从盈余信息含量、盈余信息在非盈余公告窗口的价格效应、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的披露格式、同期事件、市场和宏观因素等不同视角对上述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索,我们发现盈余信息含量、盈余信息在盈余公告前的价格效应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解释了盈余反应系数的部分季节性差异,但已有线索还远不足以对此提供完备的解释。此外,也有较弱的证据显示3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大于2、4季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百度超额搜索量作为个人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的代理变量,发现在盈余公告附近,个人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需求明显增强。随着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增强,股票的交易量也随之增加。盈余公告前的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不影响同期股价对未预期盈余的反应,但是对盈余公告之后的盈余反应系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为Holthausen和Verrecchia(1990)、Kim和Verrecchia(1997)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本文还发现盈余公告之后的信息需求使市场对盈余公告的立即反应更加充分;此外,业绩预告、新闻报道等影响着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陆婷 《金融研究》2012,(3):139-15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引起的定价偏误在各支股票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构成市场上的系统性定价偏误。基于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中国A股月度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系统性定价偏误与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PEAD现象可能由系统性定价偏误引致,因此,将捕捉系统性定价偏误的偏误定价因子引入定价模型能够提升模型对于PEAD的解释力。经过对定价模型调整,季度盈余公告后6个月买人持有异常收益在经济及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这一方面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由投资者情绪造成的系统性定价偏误,另一方面也为盈余公告后漂移的产生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将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到会计和证券市场的研究之中。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2001~2002年二级市场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预测盈余信息(包括单独的预测公告和季度报告中所披露的年度预测盈余信息)的有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盈余信息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在我国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投资决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支持了监管机构有关加强预测盈余信息披露的决策。本文的研究还为我国制定较为完整的预测信息披露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谭伟强 《金融研究》2008,(2):152-167
基于心理学的"有限注意"观点,本文检验了我国股市盈余公告后投资者对于不同公布时机盈余信息的不同反应,发现我国盈余公告存在显著的"周历效应"和"集中公告效应"。同时,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信息披露时机时,倾向于在周六公布坏消息以减少投资者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理性预期均衡的范式下,投资者会无偏地解读盈余公告中包含的信息,其对于盈余信息的市场估值也不会受到媒体情绪的影响。然而,最近的行为金融文献指出,媒体报道的语气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影响股票的市场估值。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构造媒体报道情绪指数,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媒体报道情绪显著影响投资者对于盈余信息的解读:媒体悲观度越高,公告异常收益越低;市场对坏消息的反应在媒体悲观度较高时期更加灵敏,对好消息的反应在媒体悲观度较低时期更加灵敏;媒体报道情绪对坏消息的影响比对好消息更显著,对高强度消息的影响比对低强度消息更显著。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应规范媒体报道中出现的过度渲染问题,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减轻因媒体情绪造成的资产误定价,进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盈余公告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影响的角度,解释A股市场年报公告期间的股价反应,在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信息披露股价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公告前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与股票在公告日附近的超额收益负相关,证明上市公司年报会降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公告日附近向其基础价值靠拢。此外,本文还发现上述股价反应在正式公告日前的几个交易日就已出现,证明A股市场存在年报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意见分歧与公告日附近股票超额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盈余公告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关联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盈余公告前1日至后1日债券收益率的变动可以预测公告公布后窗口期为20日的股票持有超额累计回报;实证结果显示,这种预测能力不会因为盈余信息的好坏而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基于似无相关模型SUR的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越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股票回报的预测能力越强。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被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所主导的债券市场中债券价格相对于股票价格会更迅速地吸收消化盈余公告信息。  相似文献   

9.
GAO(2002)的研究报告指出,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在国内外呈现出蔓延局势,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财务重述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比短期的市场价值受损更可怕的是投资者对重述公司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下降。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述现象也不容乐观,但是对于财务重述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考察重述报告对重述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检验投资者对财务重述公司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发现重述公告使重述公司特别是涉及核心会计指标重述公司盈余反应系数降低。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并为监管部门对财务重述行为进行规范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1—2004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利用状况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信息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相对较早地解读会计盈余信息,其持股比例越高,盈余宣告后的市场反应越小.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越低。在会计盈余宣告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高低与市场的累计超额回报正相关;而在盈余宣告后,机构投资者待股公司的市场累计超额回报出现反转。  相似文献   

11.
融资融券的推出是中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次结构性的变革,本文以第一批可以融资融券的90只股票为样本,选取盈余公告漂移异象作为研究标的,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检验融资融券推出对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手段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反应,A股市场的一个市场异象盈余公告漂移在融资融券后有显著减弱.最后本文利用融资融券制度的可卖空和杠杆交易特征构造了基于盈余漂移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过度自信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因消息确认精度差异引起意见分歧,产生异质后验信念,导致投资者对股价高估或者低估。在此基础上,以盈余公告信息作为利好或利空消息,研究不同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管在牛市还是在熊市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均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当盈余公告为利好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显著;当盈余公告为利空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低估的程度越显著。此外,在盈余公告前投资者就对盈余消息作出了反映,但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反映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因此必须加以控制。本文以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关于长期资产的变化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治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对盈余公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借鉴衡量投资者意见分歧的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盈余公告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表现出了明显的盈余公告效应.投资者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在研究期内,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股票组合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对年报披露期间投资者意见分歧变动与盈余公告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意见分歧会对盈余公告效应产生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程度随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意见分歧与盈余公告效应的负相关关系在好消息和坏消息组中都存在。有别于已有研究,发现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随着股票流动性的降低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股票交易量对年报盈余信息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事件研究方法,从交易量反应的视角检验了1999-2001年度的市场交易量与年报中的盈余信息以及能够预示年报信息提前泄漏程度的公司规模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1999年度,非预期盈余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0年度及2001年度,年报中公司非预期盈余越大,市场的超常交易量反应越强烈,且市场对非预期盈余为负的信息更敏感;2001年度的公司规模与超常交易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深刻表明我国股市及投资者日趋成熟,关注内在价值的投资理念正逐渐被市场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季度盈余的方法研究会计稳健性。以往文献主要使用会计年度(即公历年度)盈余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相对无法有效地分离或控制利润操纵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季度盈余进行汇总,得到会计年度盈余及其他三种受利润操纵行为影响较弱的年度盈余。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度盈余和其他三种年度盈余都表现出了稳健性特征。这一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稳健性,利润操纵行为并未影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检验了流动性与盈余惯性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坏消息具有更差的流动性,表明坏消息(低标准化未预期盈余(SUE))的股票比好消息股票(高SUE)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处于更高成本的信息环境中。其次,盈余惯性收益可以部分地解释为流动性补偿,换而言之,具有好消息的股票比坏消息股票对流动性更敏感。本文采用了CAPM以及Fama—French三因素方法,发现投资者并没有对盈余公告信息作出及时和准确的反应,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投资者对盈余预期的高估在于采用了不恰当的定价模型。当流动性作为风险因素引入定价模型时,投资者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或正式盈余公告披露日的数据为样本,在控制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效应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相关组合交易战略,系统地研究了已公告公司的盈余信息在行业内的传递性,发现市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反应不足。可以认为,这种反应不足是我国A股市场长期存在但并未被证实的市场“异象”。  相似文献   

20.
薛媛 《投资与合作》2011,(12):39-39,41
现有盈余管理研究大多以年度盈余为基础展开,而对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中报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文献做了综述,主要关注不同季度盈余特征差异及其解释和季度分布特征。之后,对文章整体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