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为了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考察政府资助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本文将采用回归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考虑资助政策的单独影响和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直接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支出都有正向作用,但政府补助的作用大于税收优惠的作用;(2)考虑交互作用之后,政府直接资助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正向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杜珩 《财会通讯》2018,(5):62-64
本文以2007~2016年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面板数据按照时序分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助能通过R&D投资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进一步比较调节效应的大小发现事中补助的非滞后情形最符合政府补助的政策导向。本文的研究有效地论证和解决了有关政府补助时序问题的争议,也充实了补助实施模式效果的理论研究,并为政府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企业创新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政策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无序性的加剧,使得政府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是否必要、有何必要和多大必要”存在着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关系进行回顾、评论和展望。首先,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概念进行阐述;其次,重点梳理单一政策和不同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直接效应,进一步分析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间接效应;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在完善和丰富现有研究的同时,为政府制定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的各类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949家专利密集型企业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创新环境视角下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政府补助显著加大了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了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创新投入在政府补助促进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存在地区异质性;创新环境低档组的回归结果与整体样本类似,在创新环境高档组中,政府补助与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无显著性作用,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投入促进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路径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据此,从政府补助政策和知识产权等角度给出提升专利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企业微观数据,运用混合OLS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并将所有制结构纳入分析框架,探讨所有制差异在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增加,即发挥了"激励效应".(2)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3)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的考虑,在资产负债率较低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企业技术创新对政府补贴的激励作用更为敏感.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进行了内生性处理,结论与前文研究结果依然一致.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财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以及风险投资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2015—2020年323家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研究表明: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大财税政策都会对R&D投入形成积极的正面影响,且政府补助的激励作用强于税收优惠;在引入风险投资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风险投资可以促进政府补助对R&D投入的激励作用,但对税收优惠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持股比例的风险投资对政府补助促进R&D投入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方式应当基于财政与税收两大宏观工具,且风险资本需最大限度发挥监督作用,共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科技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政府科技投入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政府工业与公共研发投入、企业内部与外部研发投入等基本因素,提出理论假设,构建产业-时期面板数据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吸收政府工业研发投入和政府公共研发投入分别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内部研发投入具有直接激励效应,对企业新产品收入分别具有综合和间接促进效应;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具有关键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杨静  丁玲  林仪 《财会月刊》2023,(14):100-104
成立政府产业基金是国家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产业基金依靠自身优势,提供财政、税收和政策支持,从而弥补市场缺陷,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政府产业基金本身的弊端——资本的逐利性会削弱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的效果,甚至导致企业创新效率下降,形成政府产业基金支持创新活动悖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审计监督的视角分析认为,通过发挥审计的政治与管理功能限制资本逐利性、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规范资金使用,可以平衡悖论,间接促进政府产业基金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9.
潘亚岚  蒋华 《财会月刊》2012,(33):14-17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公共性、外溢性、风险性等特征而阻碍了其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以A股2008~2011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科技补助、所得税激励和流转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的研发活动,其中政府科技补助效果最佳,流转税激励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政策性机构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机构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在对政策性机构的目标定位、支持对象及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政府资金直接和间接运作方式的政策效果差异,提出政府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应以间接方式为主,以发挥其杠杆效应,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实现预期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效应及间接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看,网络舆论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从间接效应看,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发挥了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网络舆论可以经由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其中,中西部地区网络舆论影响碳排放的三条路径均显著存在,而东部地区主要通过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两类独立中介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并进行合理引导,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协作,加强不同区域间的联动,以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碳减排效应,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政府补助是企业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而这些补助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并进一步细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部分进行对比,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将创新能力细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并依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相较于其他两板块企业都多,主板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可持续性能力较其他两板块企业都强。本文通过探讨政府补助对不同板块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发掘政府补助对各板块公司的作用影响,从而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3.
政府补助对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困境,政府补助能否进一步发挥效力值得深入探究。本文选取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复核的方法识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补助,基于信号传递视角系统评估政府补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政府补助对企业数字化水平具有积极效应;在信号传递机制中,政府补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及增强产学研协同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补助会因企业、行业和区域特征而产生非对称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补助能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质量,但也使得企业间的分化加剧。本文对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府定位及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减税降费与政府补助是当前我国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5-2021年江苏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规模、区域分布特征差异视角,以企业年龄为调节变量构建减税降费、政府补助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减税降费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苏南地区较明显;企业年龄对大型企业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对小型企业无调节效应;政府补助对大型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大于小型企业,减税降费对小型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大于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5.
以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创新投入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新投入能够缓解企业股权融资约束和债务融资约束,事前、事后政府补助在创新投入与融资约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企业、受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政府补助这一外生变量入手,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亏损和非亏损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首次检验了政府补助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之间的关系因企业盈利状况不同而存在不同机理,不能一概而论.(1)对于非亏损企业,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正相关,且政府补助导致的这部分增加的差距抑制了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证实了政府补助助长了非亏损企业的高管外部薪酬差距.而剔除政府补助影响的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仍与绩效正相关.(2)亏损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无显著关系.本文的研究避免了高管与员工不对等产生的薪酬差距比较偏误,丰富了政府补助在不同盈利状况企业作用效果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企业高管薪酬结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伴随数字技术应用逐渐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已然成为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新赛道”。基于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不同生产要素密集类型的产业链中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链>资本密集型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存在基于数字经济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据此,提出加快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程,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共同体,以期为政府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研发投入随机前沿模型及其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对政府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政府直接补贴对研发融资约束的作用大于税收优惠。进一步分析发现,两者都能够对银行信贷和风险投资产生信号作用:在吸引银行信贷方面,政府直接补贴要优于税收优惠;在吸引风险投资方面,税收优惠则略有优势。研究结论建议政府综合考虑不同激励工具的异质性,健全政府补助企业科学甄选体系,把握企业创新阶段资金的精准投放;企业方面需严格自律,通过专项资金专用等方式最大化利用政策补贴,提高创新投入和产出。  相似文献   

19.
在投资支出预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考虑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的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用以考察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和净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制造业企业实际投资支出的抑制作用高于政府补贴的拉动作用,两者的净效应表现为投资不足;另外,增加现金流量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效应,且中小规模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更为显著;最后,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不同,非效率投资在制造业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更为严重,小规模企业的非效率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创业板非ST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增加可以显著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构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政府补助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进而对企业价值的构建产生影响,企业创新在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政府补助、企业创新投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政府在未来发放研发补助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