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市场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带来了特殊的双重迎合动机。本文以199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资本市场自发的投资者迎合和外部监管压力下的政策迎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跨期动态调整的叠加作用为视角,实证检验了双重迎合对现金股利平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前,投资者偏好和预期的迎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平稳性的作用明显,而监管政策作为新的强迎合对象,不同程度的削弱了原有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中,国有企业的政策迎合动机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达标型分红作为国有上市公司逐渐"理性"的策略性迎合手段帮助股利监管政策在实施后期实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3-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留存收益权益比RE/TE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特征变量,并通过Logit模型检验了RE/TE与其他控制变量对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行为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本文最后建议证监会可要求企业采用与生命周期相挂钩的现金分红政策,并加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国外现金分红水平,发现了我国股利分配存在的主要异常表现,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针对证监会“强制分红”新规,并参考国外发达证券市场分红制度规定,提出了对中国分红政策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后,"高派现"现象成为中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改2000年以前"多股票股利,少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按照国际惯例,"高派现"一般是指上市公司每股分配现金股利大于0.3元的行为.本文通过对股利政策的阐述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分析"高派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避免恶性分红现象产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某企业对外进行短期股票投资 ,投入3 ,300万元购买了某上市公司200万股流通股票。上市公司年终没有分配现金股利 ,而是用税后利润送股票股利 ,每10股送5股。这样该企业的股票帐户上变成了300万股。适逢其需要现金 ,于是该企业卖了100万股 ,取得现金1 ,250万元。该企业认为 ,所卖的100万股是上市公司分配股利所得 ,所以该企业将1,250万元记入“投资收益”。其理由是 :分配的股利就是投资收益。投资会计准则指出 ,短期股票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视作投资成本的收回 ,不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分回现金股利毕竟还…  相似文献   

6.
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财务柔性、股权激励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柔性储备可以提高公司的现金分红水平,对现金股利分配具有积极影响;股权激励与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对财务柔性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怡  梁上坤  付宇翔 《金融研究》2016,437(11):63-79
股利分配不仅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以中国1999-2012年沪、深A股盈利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检验了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融资约束对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了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2)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强化了紧缩货币政策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3)银企关联有助于缓解紧缩货币政策对现金股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出于再融资考虑,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反而发放了更多的现金股利,体现出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本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现金股利影响因素和货币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股利监管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可卖空公司在现金股利政策和"高送转"分配方案之间的抉择问题。研究发现,卖空机制促进了可融券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同时降低了其选取"高送转"分配的可能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影响通过治理机制发挥作用,且融资约束削弱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现金股利是公司发放股利的重要形式,2008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该决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应符合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本文以这项决定为背景,利用2009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在控制了财务杠杆、经营效率和企业规模的情况下。对现金分红与企业价值(长远价值和短期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分红对企业长远价值和短期绩效的提高均没有显著地影响,即现金分红不能保护股东的利益,进一步表明在资本市场不是非常发达的中国,现金分红不是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最好方式.同时对证监会提出的现金股利政策提出置疑。  相似文献   

10.
杨宝 《财会学习》2013,(5):29-31
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改变“圈钱市”状况,我国政府监管部门近年愈加重视公司分红行为的监管与引导,如我国证监会在2001、2004、2006、2008年分别出台“半强制分红政策”,国资委(2012)鼓励上市央企建立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分红机制,上海证券交易所(2013)出台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细化了分红要求。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5)发布《(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减半征收个人投资者现金红利税,2013年1月1日起又实施“股息红利税差别化征收”。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分红问题的日益重视,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逐步提升,居民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采取长期投资策略,以获得股息红利的行为也逐渐普遍.根据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上,对于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然而在如何判定为连续持有12个月的问题上在税务与企业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的理解分歧.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政策与案例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新任证监会主席上任后就提到股市强制现金分红问题,而上市公司分红政策指引在近期也将发布,若大部分上市公司客观上有一定的持续性,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不分配同类型的股利指数来监测政策效果.本文利用HS300指数中的样本建立了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无股利三类指数,并对其建立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股利指数的建立有助于监管部门把握强制分红政策对市场股利取向产生的影响以及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度,有助于投资者和企业决策层识别市场股利偏好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6,(17)
股利分配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仅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而且还会对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现金分红与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相关结论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修订及政府监管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股利政策是现代上市公司重要的财务管理政策之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主要的两种形式.正确的股利分配政策关系到公司股东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的投资理念,同时更关系到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现象,对其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倡导价值投资观念,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捆绑效应的视角,结合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发展前景优良但境外融资困难的特殊背景,本文分析了交叉上市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了在不同市场交叉上市与企业现金股利政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更少,表现为与非交叉上市公司相比,A+B股与A+H股交叉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水平更低;而与其他A+H股交叉上市公司相比,A+H+N股交叉上市公司亦倾向于发放更少的现金股利。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股权性质能显著弱化交叉上市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与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股利分配理论的梳理,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对于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公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反应偏好股票股利分配,而上市公司却偏好现金股利分配.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层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但在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受到了明显干预,这使得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19.
张维  胡杰 《济南金融》2009,(6):74-78
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A股市场的纯现金红利分红数据,检验了这一期间在除息日套利的可能性,证实该期间市场存在除息日股价的税负效应,以及税收客户群效应。说明A股市场不同类的投资者对分红具有不同的偏好,上市公司应制定合适的股利政策以最大化股东财富。早期的关于国内市场的研究得到市场不存在税收客户群效应的结论,前后对比说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更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A股市场的纯现金红利分红数据,检验了这一期间在除息日套利的可能性,证实该期间市场存在除息日股价的税负效应,以及税收客户群效应.说明A股市场不同类的投资者对分红具有不同的偏好,上市公司应制定合适的股利政策以最大化股东财富.早期的关于国内市场的研究得到市场不存在税收客户群效应的结论,前后对比说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更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