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次对龙江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两山理论",哈尔滨市正积极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和浓厚的冰雪文化资源,为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利用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核心层、加强要素供应层衔接度、完善相关辅助层建设、建立冰雪文化基地的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消费需求的满足已从"物质层面"转向到"精神层面",体育消费在满足大众健康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冬奥会成功申办的影响下冰雪体育旅游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入手,剖析了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董婷 《市场论坛》2009,(11):78-79,77
无锡拥有众多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如今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其发展潜力是很巨大的。文章由文化旅游的发展引入,对无锡文化旅游的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针对其主要的客源市场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说明,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下从不同角度对无锡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的主要活动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国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动力。但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在外出旅行时更愿意前往那些带有特色文化的地区,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特色文化的传播,以此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旅游市场调查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是旅游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和旅游市场调查项目的设计与质量问题突出,因此提出要做好旅游市场调研必须深入了解游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加强动态信息的收集,并要认真分析加工旅游市场信息,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经开始向体验性、文化性更强的文化旅游转变。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辽宁省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因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态势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从文化旅游市场细分的角度入手,将辽宁省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性;通过市场细分,分析辽宁省进行红色旅游、历史、宗教、民俗、影视等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以参与冰雪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已成为人们在休闲时间的主要活动之一。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在发展中存在思想观念偏差,内部恶意竞争,安全救护措施不完善,外部竞争激烈等制约因素,应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宣传,完善冰雪旅游安全措施,开发特色,提供财税支持,从而推动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城市品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互联网融入人们生活,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上网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改变世界的一种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和展示成为了城市品牌建设主要手段.据统计哈尔滨接待的国外游客70%以上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知道了解哈尔滨的,接待50%以上国内游客是自助游方式到达哈尔滨的,而他们大多人是借助互联网的资讯,作出选择的.所以互联网是哈尔滨面向世界宣传冰雪旅游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哈尔滨冰雪旅游方面入手,分析了现行的网络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9.
吴艳秋 《商业研究》2001,(9):138-140
一个被市民及游客喜爱的城市,在于她的城市特色,哈尔滨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优势,为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切入点就定位在冰雪上。第17届中国菘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繁荣冰雪文化,发展冰雪旅游”为主题,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冰雪大世界为龙头,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冰雪盛会,确立了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阿尔山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游客对于文化的需求和消费模式慢慢地发生着改变,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开始追求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方面的满足。文化不仅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也是旅游景观对游客有巨大吸引力的原因,它影响着现代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2.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峰 《大经贸》2001,(8):90-91
2000年底,由美国中国商会、美国太平洋开发集团、美国零售连锁企业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联盟等联合组织的美国采购团,开始了在华的第一轮采购.按照规划,从当年12月份开始,美国将派遣采购团每月来华采购一次,预计年采购额将高达4亿美元.大采购的第一站选在了美方认为国际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北京地区,计划中的采购金额为4000万美元.而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首轮采购以无果告终.分析造成这一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企业的电子贸易化程度太低,无法与美方习惯采用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贸易操作方式配合协作,因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商务沟通和运作.……  相似文献   

18.
现今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现顾客的芳心已越来越难打动,顾客的购买已越来越精明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准确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及中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力图从理论上探讨“新技术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进而深刻地认识基于WTO规则下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实质和特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其措施,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及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