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瀛垚  李丹 《现代商业》2011,(21):195+194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是要努力扩大以农村为重点的国内需求,确保农村居民消费欲望的实现。本文针对哈尔滨市向阳乡金家村和长林村的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构成对农村居民发展性消费结构制约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找到哈尔滨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目前一项重要政策.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消费没有启动.造成我国农村的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传统消费观念束缚,以及消费的结构性短缺等诸多因素以外,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农村教育保障;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失业和养老保险保障体系,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3.
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导致农村居民消费的"木桶短板"现象突出.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力与其所占据的庞大人口没有呈现正相关性现状,亟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化解农民消费上的后顾之忧:一是健全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提升贫困群体消费水平;二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返贫现象发生;三是实行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方式,提高农村老龄人员生活水平;四是完善自然灾害救灾制度,最大限度防止自然灾害导致农村贫困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除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外,绝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意识空乏,覆盖面较窄,保障程度低,资金筹集不足,渠道单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我国农村经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果,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家庭保障功能的局限性,农民的参保意识弱等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主要有加强立法工作和政府的责任,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分层的保障制度,强化自我保障,发挥保障的整体功效等对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唯有社会和谐才有社会稳定,唯有社会稳定才有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除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外,绝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意识空乏,覆盖面较窄,保障程度低,资金筹集不足,渠道单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我国农村经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果,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家庭保障功能的局限性,农民的参保意识弱等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主要有加强立法工作和政府的责任,做好宣传和规划工作,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分层的保障制度,强化自我保障,发挥保障的整体功效等对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唯有社会和谐才有社会稳定,唯有社会稳定才有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面临城乡收人差距较大、消费观念滞后、市场环境较差和非理性消费等障碍.消除障碍的对策:增加农村居民收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惠农消费政策;改变传统消费观念,适当提高消费倾向;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倡导文明消费风气.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灰度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对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提出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但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资源调动不够,职能管理有待完善,农村存在的现实困难形成了一定制约等问题。针对加快建设覆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专门针对农民保障的立法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启动消费需求增长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将会增加农村居民疾病和养老风险,最终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减少消费需求。相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改善未来收入支出预期,扩大消费需求。因此,建议加快完善包括新农保、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保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先选取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接下来选取1995-2011年的省际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社保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之中,社会保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但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应该正视农村区域发展非均衡的现实状况,转变长期以来的全国"一盘棋"的思维定势,针时不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雇坚持国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乡村治理朝着民主治理、自主治理的方向发展,逐步把现行的"乡政村治"治理结构变革为"乡村自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落后的原因在于农村体制改革滞后。中国改革起始于农村。但是,除了初始的家庭联产责任制改革外,30多年来中国农村再没有过实质性的改革。本文强调,要使中国的农村取得像城市一样的发展,需要在农村开展像城市一样的深化体制改革。当前农村迫切需要改革的是村企合一的体制。村改革的目标是把村集体变成类似于城市居民区居民自治社会组织,不再承担经济职能;把农户变成类似于城镇工商户的独立经营的个体。在体制上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城乡一体化打下牢固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浅议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是落实农村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农村财务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提出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建议,以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探讨农村饮用水保护和监管现状、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乡镇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影响、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等基础上,分别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文章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省农村公路交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想象,并从农村资源优势的转化、投资环境的改善、旅游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着重剖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为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