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6,(8):14-15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非常大,而且老龄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偏少,难以实施大面积的现代机械化作业,导致农民群体的收入极低,甚至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因为当前城镇化的推进,诸多农业用地被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推动农业劳动力往城市加以转移。这部分转移劳动力所留土地是实施土地流转的重要基础。农村劳动力及其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深入探究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并解读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作为一种基础产业和弱势产业,受到冲击将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不外乎四条:一是从科技层面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从经济层面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在绿箱政策上的投入;三是从社会层面看,发展小城镇建设,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力,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四是从制度层面看,从解决农村生产关系入手,推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由分散承包的自然经济向规模经济和资本农业转变.本文拟从制度层面切入,谈谈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加入WTO后如何加速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6,(12)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给人们提供了生活及生产必需的原材料,怎样让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再次开发和利用,令未闲置土地资源获得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令农村土地合理高效地进行流转等,都离不开土地流转这一有效对策,足够的金融支持更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模式研究——基于重庆21个村(社区)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国内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对重庆21个村(社区)的调研,分析了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模式的主要经验,提出应当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和加强就业引导等方面来加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完整地提出以来,土地流转则成为认真落实“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表现。本论述首先阐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德方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0,(24)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对于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试着在总结农村土地流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现行法律法规,对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一些较为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它的土地制度变迁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该文着重分析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包括土地承包权不清、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雏权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匮乏、管理机制不健全、权力滥用侵蚀农民利益等问题。同时,对解决土地纠纷的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工作,加大政策以及财政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解决土地纠纷问题,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俄经贸领域合作快速发展,劳务合作也更加紧密。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在劳务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的境外劳务纠纷不但损害了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扰乱了外派劳务市场的秩序,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这其中有的是具备资质企业的管理漏洞造成的,也有劳务人员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的自身原因,更多的是无资质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的违规派出行为造成的。因此,为推动黑龙江省外派劳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好,黑龙江省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包括私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目前,适合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国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农户联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在表层上虽然同中国其他农村有着共同点,但在有些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突出的季节性失业和入世的严重冲击等方面。深层地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的成因,通过加强对黑龙江省农村失业人口的统计,加快调整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黑龙江省乡镇企业,提高黑龙江省农民素质,摸索一条解决黑龙江省农村失业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长期徘徊不前:产业间关联不紧密;技术水平不高;软化特征不明显。为改变这一局面,应建立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中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加强产业关联为中心的特色产业体系,进而实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6.
郭荣丽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22):13-14
目前,黑龙江人口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村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这凸显出黑龙江农村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工作的艰巨性。黑龙江省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和生产社会救助,这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救助范围狭窄、救助内容过于侧重绝对贫困、救助形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应重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救助,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与救助标准的透明度,增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针对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减贫效应,从贫困缓解论、贫困加剧论以及不确定论三方面进行概述,重点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和改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收入维度上对农村贫困具有一定减缓作用,但同时,受农村劳动力过量流失的影响,外出务工在农户生活照料及社会保障等多维贫困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作用,甚至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应把握好劳动力外出之度,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多维脱贫、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其融资呈现出支付利息多、风险高、贷款中间环节多、费用大、评估费和担保费用高等特点,面临着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要不断完善自身融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金融立体服务网,降低贷款利率;组成多个信用联合体,实行统一授信,确定总的授信额度;加大对担保、评估公司的业务监管,破解法律在集体土地方面规定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禁锢;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