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道扬 《财经论丛》2006,(5):102-102
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国际会计发展的主旋律,各国均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措施,努力促进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今年2月,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汪祥耀教授的新作《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恰逢此时出版,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战略、路径选择和有关措施展开系统的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的背景下,我国新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IASB颁布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两个准则在框架、适用范围、确认计量、报表组成、报表列示的具体项目、披露内容、与税法趋同性方面的差异,通过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关荣 《商场现代化》2009,(17):158-159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总结我国会计改革经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表明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做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是我们需要坚持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逐步趋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已成为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借助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作了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薛辉 《北方经贸》2013,(6):68-69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是以往会计改革的继续,这次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会计准则本身,而在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但也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这套准则体系成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朱聪聪 《商业会计》2013,(13):30-32
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或地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策略,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重新思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策略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构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审慎选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现了趋同的特征,但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的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与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我们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运用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与房地产有关规定的论述,具体分析了新准则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财政部还发布了48个审计准则,新会计准则调整了税法的处理方法及其他细则,缩小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本文主要讲述了新会计准则特点,及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寻找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具有资源稀缺性、供给垄断性、消费非竞争性和供求双方效用函数矛盾性等基本特点的集体选择的典型的公共物品.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会计准则进行很好的阐述解释,这有利于人们对会计准则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这就无疑给人们提供一种把握会计准则的更加广阔的视角,从而有利于政府进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并出现了从规则基础准则向原则基础准则转变的趋势.而规则基础准则和原则基础准则这两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都并非完美无缺.本文试图对规则基础准则转向原则基础准则将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会计规范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中的国际化元素,并在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快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铁铸  周红 《财贸研究》2007,18(3):117-123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然后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在由国家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既要实现规范本身的趋同,又要实现规范指导下的实务趋同。一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该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明了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重点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劲松  张璐 《商业研究》2011,(12):105-108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尽管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但仍存在目标定位、质量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识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会计国际趋同的规范性研究,本文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模式,在此模式下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遵循的原则及实施路径,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搬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科技交流的不断加快,会计成为最受关注的职业,各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而变化,国际会计准则也不断修正,寿险责任金的核算成为了新的关注焦点,那么在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的核算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与国家经济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公平、公正与合理地实现利益共享、权益双赢,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经济关系制度合作理论,在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制度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国家利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持续趋同会降低国际板会计准则选择难度问题分析,发现加快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持续趋同,是促使国际板选择我国会计准则的条件,是有利于保护国际板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举措,也可为中国的投资者便捷地评判投资对象与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