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在这三种风险中,对固有风险的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评价很高,那么审计人员将会因此考虑不接受固有风险很高的委托业务,固而也就无需再评价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本文以戴尔公司为例,分析了审计人员需着重考虑的一些固有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易思宇 《商》2012,(9):98-98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综合各因素来做出全面评价的方法,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检查风险的大小,具体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等级进行评价,再利用审计风险模型来计算检查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对被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影响计算机审计的风险因素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类.控制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对策有:一是提高计算机审计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二是降低计算机审计的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4.
《商》2015,(9)
审计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的审计中一定要通过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其将要实施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而要检查风险就是要合理的评估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在此之中,控制风险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与其它类型的审计风险相比,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更复杂,表现更隐蔽,社会危害更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国家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与其它类型的审计风险相比,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更复杂,表现更隐蔽,社会危害更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国家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潜在风险增大,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才能够保障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降低审计风险,一方面要依赖于审计人员正确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分析主要针对三大方面,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来展开。本文针对这三大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把审计风险分解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与职业道德风险四类,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可以评价、控制风险可以测定,但两者均不能改变,检查风险可以控制和改变,针对检查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9)
审计质量是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审计机关权威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大事,从国家审计署到县地方审计机关对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更是加大了力度,从责任中充分的认识到审计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即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审计机关地位、树立审计权威、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篇文章从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和工作中的因素,对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审计质量在控制上的解决措施和手段,审计质量的评价做了简单的介绍,从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家审计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注册会计师自身错误承担审计责任指注册会计师因未遵守审计准则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进而承担的责任。审计责任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审计风险发生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承担审计责任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情况缺乏了解,审计程序运用不当等。为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应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管理能力,严格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承接能够胜任的审计业务,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情况,保持必要的独立性,恰当运用分析程序和函证程序。  相似文献   

12.
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是构建审计风险理论的重要体系。对审计风险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地防范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应采取防范与控制措施,加强控制和纠正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审计环境,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以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完善我国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实现持续经营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企业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活动以及风险管理报告进行的审计。德国公司风险管理审计,既有明确的法律要求,又有风险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风险早期确认制度的审计和风险报告的审计上。我国应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的经营风险加剧,我国的审计市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诉讼案件.将风险的概念引入到审计领域,对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建议从加强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的控制制度等方面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相似文献   

15.
杨书怀 《财贸研究》2007,18(5):126-129
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为中心,侧重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模式。本文结合新审计准则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思想,从战略论和系统论的角度,试图设计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模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效益审计发展比较迟缓,其主要原因是受现行审计体制的束缚。现行审计体制限制了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限制了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移,限制了审计监督与人大立法监督的结合。而我国具有发展效益审计的客观必要性和有利的政治条件,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审计体制,促进效益审计真正全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李曼  施建军 《财贸研究》2012,23(6):132-138
目前,对内部审计需求动机的研究主要以代理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规模作为因变量来分析内部审计的需求动机。而内部审计需求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类:治理动机、管理动机、外部环境动机。治理动机下的内部审计,主要解决第一层代理关系中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管理动机下的内部审计,主要解决组织内部第二层及以下委托代理关系因分权管理产生的各种复杂问题;外部环境动机下的内部审计,主要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或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有关财政舞弊事件的不断增多,将审计工作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人们在谴责腐败人员的同时也对相关的审计工作产生了质疑,如何加强全面审计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全面审计管理的内容、提高全面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全面审计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并不健全,审计制度、审计职能都存在缺陷。建设金融风险审计“免疫系统”,应提高审计机关地位,重构我国审计体制,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规避系统风险,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督效率,降低金融资产价值波动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