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西部地区。本文在阐述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甘南州作为案例,就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实现绿色农(牧)业.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国家政策好,资金到位没问题,但实际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和约束,使得财务监管工作难以顺畅进行,资金监管缺位等问题屡现.本文分析了西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7,(4):64-64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全国亿万农村干部群众正在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四川省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是我国西部丘陵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作为财政部在西部地区开展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规划先行,增收为本,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困难 1、发展水平低,未能全面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和政府可用财力有限,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能力有限。就局部而言,部分地区并未真正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如2005年西安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4%,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30%的比重。由于城市化比重低,  相似文献   

8.
西部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各种突出矛盾的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矛盾,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有些矛盾是很突出的,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化解这些突出的矛盾,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拟就西部地区目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作一些分析,并对如何化解这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做法 紫阳县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流域,全县辖2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境内山大、沟深、坡陡,人稠民贫,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面对现实,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开拓创新,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国定贫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帷幕。  相似文献   

10.
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部12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认为,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载的人口和脆弱的生态系统遏制了资源优势、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农村碌农用基础设施更薄弱,农业投入产出水平较低与自我积累能力差、投资更为不足.优势则包括政策、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结构比较优势.据此提出区域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资金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有太多的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太多的变革将载入史册而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特殊的年份——公元2006年。  相似文献   

12.
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冷热现象及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西部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冷热现象,本文对这些现象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导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三农”投入的不足和农村要素特别是资金的外流,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共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给农村足够的资金支持。如何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包括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和社会筹资等为内容的多元投入体系,不仅是当前着重研究的理论问题,更应成为一种现实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显然是要在不以牺牲西部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前提下 ,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 ,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 ,实践已经证明 ,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系统发育上固有的缺陷 ,使得因人类开发而产生的后果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 ,西部地区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历史远不及东部地区 ,然而因开发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无论是在种类还是强度方面又都不亚于东部地区。所以 ,启动西部大开发必须重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 ,特别是西部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最直接、最广泛、最复杂 ,怎样才能既尊重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是近代美国历史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区与美国西部地区有许多相同之处。同处北纬 3 7°左右 ,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有高原、沙漠、山地 ,资源丰富 ,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不同的是 1 8— 1 9世纪初。美国西部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而我国西部开发较早 ,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工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党中央在“九五”计划和 2 0 1 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提出开发中西部地区 ,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并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设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西部农业的发展 ,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山川秀丽 ,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同时 ,西部地区为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上游 ,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因此 ,要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西部大开发中就应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立足资源优势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走生态农业之路。一、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改革…  相似文献   

17.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资金支持.如果说建设公共财政只是自上而下开启公共财政建设的话,建设新农村将自下而上地加快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落后的区域,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支柱,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然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快经济提升的同时,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增加了碳的排放.因此,发展“低碳乡村旅游”将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政府、乡村旅游开发者和乡村旅游主体的角度就西部民族地区如何发展“低碳乡村旅游”进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新前 《农村经济》2007,(10):42-44
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太弱.因此,应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坚持量力而行的逐步推进原则、加大中央支持的力度、吸引外部资本参与、提高"职业农民"素质等,以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