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敏 《消费导刊》2009,(7):121-121
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成果(一)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取消所有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的限制,所有经常项目外汇交易只需以真实性为基础。此后,不断简化经常项目真实性审核程序和凭证,逐步允许企业按需保留经常项目外汇,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构建包括异质性生产率冲击的经常项目跨期理论模型,并采用1991—2014年65个国家(地区)的数据检验了两类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特定生产率冲击会增加经常项目逆差,世界生产率冲击会提升经常项目顺差;国家特定生产率冲击的永久性和世界生产率冲击的非永久性是造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产生异质性影响的主要原因。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主要归因于各国国内和国际实体经济,各国除了要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平衡本国经常项目外,还需通力合作来调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而非盲目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梦巍 《华商》2008,(8):82-82
本文通过对经常项目差额和工资水平,投资水平以及政府支出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工资水平对经常项目差额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并进一步得出经常项目差额和工资水平的量化关系。即通过工资对经常项目的调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日元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3):36-38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把某个国家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包括两者在内的“完全可兑换”。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构成,资本项目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构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与储备资产项目和净误差遗漏项目一起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特点06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下降6%;收益顺差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增长15%。1.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增加。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  相似文献   

6.
鉴于美国的特殊地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形成的原因作了阐述。然后分析了目前美国李额经常项目逆差得以维持的条件。最后结语部分就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前景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亚洲国家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失衡的不断加剧,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经常项目的调整、尤其是赤字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货币贬值、经济下滑等代价,人们认为目前的失衡局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经验研究寻找近年来经常项目可持续性的规律和特点。经常项目赤字逆转较为平均地分布在1970年至今。从pr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除了经常项目余额、经济增长等常见影响因素外,影响国际产业分工的金融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是预测经常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一国金融产业相对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越大,该国发生经常项目赤字逆转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虽然金融业的发达让一国更容易背负赤字,但是这种优势也让该国有一定不急于调整经常项目赤字的“特权”,这也是造成经常项目失衡长时间存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FDI的贸易效应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月 《中国市场》2011,(32):136-137
本文在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的基础上,采用1982—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FDI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贸易互补效应,FDI与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经常项目差额影响显著,是经常项目差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分局;各外汇指定银行: 2002年10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施行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2]87号),决定取消中资企业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条件限制,将外汇结算账户和专用账户合并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统一实行限额管理,统一中外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0.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资本项目相比 ,FDI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更为曲折和复杂。本文在中观层次上研究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 ,并且从FDI流入类型的变化上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维持存在一定困难 ,最后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2日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统计显示,虽然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但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1%;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9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537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2.
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及其持续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美国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构成,探讨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是否将持续的问题。从某一时点上看,如果没有相关的外国资本流入以及负的国际投资净额导致消费、投资、利率和汇率等经济变量的变化,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仍将持续。一旦美国经常项目出现持续性巨额赤字,无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将面临不可预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     
<正>外汇账户政策8次调整一、1994年外汇账户管理改革。我国于1994年年初建立银行结售汇体制,并对中资企业实行了强制结汇制度。二、1997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将外汇账户从性质上区分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同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从功能上区分为外汇结算账户和外汇专用账户,并对不同性质的外汇账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三、2001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放宽中资企业外汇结算账户开立标准,扩大开户范围。四、2002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改革。取消中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对外经贸实务》2003,(9):44-44
国家外汇管理局再度放宽境内部分特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国际承包工程等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由企业全额保留.  相似文献   

15.
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走出去在转变外贸与国际收支结构中的重要性(一)改变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造成实际资源长期净流出的局面按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见表1),1999年至200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  相似文献   

16.
1.经常项目下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前,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应当始终坚持以“经常项目可兑换”为指导原则,紧紧围绕“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抓住“真实性要求”这个工作核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和完善监管模式,转变管理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研究者和相关政策文献的建议者在分析影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各种经济变量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利用全球范围内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的经济数据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对当前解释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原因的各种观点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货物贸易顺差角度看我国外汇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保持了稳定的超高速增长,截止2006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达到8750.7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不断提升(见表1)。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即外贸;另一个是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者对外汇储备增加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见表2),经常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长的贡献率呈增长趋势。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四项内容,本文主要从经常项目中货物贸易顺差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庞大的净对外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不确定因素。长期来看,以亚洲国家为外围主体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这一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长久存在,因而以“逆差+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持续的,美国的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一次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同时指出了中国对美国经常项目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菲 《财贸经济》1996,(12):44-47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及其波及效应刘菲我国有望在年内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这既是中国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也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