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按照统一要求,统一表格,于2005年11月调查了湘、鄂、苏、皖、冀、鲁、豫、秦、晋、辽和新疆11个省区60个县,750户农户,其中含植棉面积300~5000亩的大户10户,得到全国棉花主产品的产值、成本和收益结果,供决策参考。一、2005年全国棉花主产品的产值和收益大幅增加2005年全国籽棉产量233千克/亩,比2004年243千克/亩,减少4.2%。其中,长江流域218千克/亩,比2004年减少14.0%;黄河流域229千克/亩,比2004年增加13.4%;西北内陆308千克/亩,比2004年增加3.8%。2005年主产品产值1303.4元/亩,比2004年增加243.9元/亩,增幅…  相似文献   

2.
新疆植棉化肥投入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棉花生产的可变投入中化肥所占份额最大,1996年全疆平均化肥亩投入110.74元,占总物质投入(403.93元)的刀.4%,较全国平均(90.77元)高出22.0%。兵团主要植棉师1998年成本调查,化肥投入149.34元,占总物质投入(391.12元)的38.18%。因此,在当前棉价下跌情况下,分析化肥投入现状、寻找提高投肥效益的途径,对于提高我区植棉效益、增加棉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疆植棉投肥现状分析(-)化肥费用增长是物质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分析,1990年与1985年比新疆植棉增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一、2008年度棉花生产基本情况2008年山东棉花生产总的情况可概括为"两增两减",即单产提高,总产增加,棉花价格和植棉效益降低,是典型的丰产减收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332万亩,比上年面积1349.94万亩减17.9万亩,减幅1.3%;单产78.1公斤,比上年提高了4公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是全国商品棉产地之一,长江流域与淮北地区种棉有着悠久的历史,常年植棉面积达550万亩左右,最高达到650万亩。近两年来,虽然棉价上涨,但遭受了自然灾害,减产严重。即使这样棉农还是愿意种棉花的。预测2004年度全省植棉面积仍有可能维持在650万亩左右,每亩单产按65公斤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41座,虹吸25处,引水能力达2000立方米/秒。八十年代以来年均引水60多亿立方米,实灌面积2000多万亩。灌区内粮食产量从灌前的100余公斤/亩提高到400公斤/亩以上,棉花产量从灌前的15公斤/亩提高到60公斤/亩以上,初步改变了低产落后的面貌。据分析计算,引黄灌区总投入为13亿元,占地损失为9.9亿元,总增产值为74.4亿元,净效益为51.5亿元。现将灌溉成本及经济效益计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度,江苏省射阳县的棉花生产获得丰收,亩平产量成为自2005年以来的9年之首。年度收购价格稳定,棉农植棉的直接收入超过了与棉花同在秋季收获的水稻和玉米。那么,棉农植棉的纯收益到底有多少,射阳县棉花协会做了一番调查。  相似文献   

7.
新疆植棉业成本收益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生产的成本与收益事关新疆植棉业的未来发展走势。本文通过对新疆植棉业2000-2009年成本收益调查资料数据的汇总分析,总结回顾了新疆主产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与收益的十年变动趋势及其主要特点,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控制新疆植棉业成本过快增长和确保棉农增产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据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机构调查,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调控力度,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价格趋于平稳,农作物成本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但随着耕种方式的改变和投入的增加,主要农作物的总成本仍将继续小幅上升。其中预计棉花成本增幅较大。2006年棉花实际总成本869.34元/亩,2007年预计930.8元/亩,增幅7.07%。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到南阳市及所属的唐河、社旗、宛城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商丘、周口等棉区进行了电话了解,加上平常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全省棉花产销形势作了初步分析,下面简要汇报如下:一、2005年度棉花产销形势回顾据供销社调查,2005年度全省植棉面积1050万亩,因受阴雨天气的影响,棉花减  相似文献   

10.
威县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更加突出重点抓棉花,促进了棉花生产、经营的新发展。1999年度全县植棉38万亩,总产45万担,是近年来棉花收购进度、质量、效益最好的一年。 一、抓关键,打基础,引导推动棉花产业化 威县供销社从棉花生产入手,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运用经济手段,密  相似文献   

11.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月中旬调查,2007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8179万亩,较上年增加39万亩,同比增幅为0.48%。各省区植棉意向较上年同期有增有减,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本次调查通过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遍布各产棉区的90个监测站进行,涉及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4237家农户,涉及耕地面积110万亩。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邱县的主导经济产业,全县50万亩耕地,植棉面积就达20多万亩,"九五"时期被国家列为全国棉花种植大县、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植棉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企业增效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的崭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时下,江苏盐城地区棉花种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从总体情况来看,棉花种植面积同比仍处于下降趋势。盐城既是江苏的产棉大市,也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级优质棉主产区,历年来棉花产量一直占据江苏省半壁江山。2012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减少到120.4万亩,不及2007年的一半。2008年以后,盐城的棉花种植面积连续下滑。盐城统计年鉴显示,盐城市2007年棉田283万亩,2008年236万亩,2009年降到189万亩,2012年首次跌破150万亩。盐城市下辖的射阳县,是国内著名的优质棉产销和加工地。2002-2007年,年均植棉面积占全省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4.86%,年产皮棉占全省总产量的18.13%,正常  相似文献   

14.
3月份以来,我们先后对全县2007年棉花生产情况、2008年的植棉意向和当前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2007年农民在棉花生产上实现了减产不减收的目标,但2008年植棉面积减少已成事实,而且幅度较大,当前棉田的春播备耕正按农事序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产的稳定问题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棉农不再依据国家计划安排生产,而是依据市场情况和生产条件安排生产。4月份河北省棉麻公司对棉农的植棉意向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棉花严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棉区广大棉农的植棉面积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棉农给予如下解释:一是白地已留好,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也均已到位,不易再调整。二是植棉收益比粮食高。每亩棉花单产籽棉按500市斤计算,每市斤籽棉按1.8元计算,亩收入为900元,扣除每亩300元的投入,亩纯收益为600元,植棉收益明显高于粮食收益。三是植棉省工省力。新品种抗虫棉33B,不用除治棉铃虫,比种粮食省工省力。以上看出,广大棉农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仅仅从自己生产的角度考虑,对于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变化的认识,主观的因素比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棉花收获后棉花收购企业是否收购,自己的棉花能否卖得出去,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棉农的思想仍停留在以往国家统购包销的旧观念上。  相似文献   

16.
一、2007/08年度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中棉所和全国优质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于2007年1月发布景气报告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007/08年度将在300~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底出台的《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建国以来棉花流通体制最大的一次调整,也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项重大举措。围绕这次改革对棉花主产区——滨州地区的棉花生产流通的影响,我们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和座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从生产角度看,棉花生产面积减少已成定局,但幅度不会太大。据滨州地区棉办植棉意向调查,1999年全区植棉面积在85万亩,同比减少6.44%。减少的原因,一是新棉花年度国家收购指导价每担500元,同比下降117.5元。根据往年经验,棉农担心实际收购价格还会更低,种棉积极性不高。二是改革后产销直接见  相似文献   

18.
景县是黑龙港棉区的植棉大县,创最高记录的1984年植棉33.39万亩,单产皮棉48.6公斤,总产皮棉达到16230吨。在以后的七年时间里,单产始终徘徊在35公斤左右,种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从棉花生产的现状来看,导致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棉价波动大。棉花生产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保护政策、价格政策和扶持政策。1984年的棉花政策有力的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985年后国家对棉花生产采取了限制,标准级价格由1984年的180.76元/担1988年降到l76.42元/担,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影响,1989年后,虽然连续调整到330元/担,比1984年提高149.24元,上长幅度为82.5%。而同  相似文献   

19.
2002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价一路上涨,籽棉最高价达5元/公斤,平均每亩植棉收益1200元,农民的植棉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进而点爆今年种棉市场。抗虫棉-鲁棉15号批发价每公斤110元-120元,零售价每公斤140元-160元,虽然抗虫棉种价高达常规棉种价的两倍,但栽培时省工节本,仍受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20.
高青县棉花合作社是1996年3月成立的,现有入社村庄34个,入社社员513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5%,专业社社员植棉面积2.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1/5。几年来,他们以为农服务为已任,积极服务棉花生产,增加了棉农收入,促进了棉花产业化进程。1999-2000年,该县共收购皮棉40余万担,实现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仅2000年专业社就为棉农增收30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农业社被省体改委、省供销社评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